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 > 法律法规可以做证据吗

法律法规可以做证据吗

时间:2024-04-12 浏览:16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08550

一、法律法规可以做证据吗

  法律规定在民事诉讼中不能当证据使用。

  证据是指能够用来证明争议事实的材料,而法律规定本身显然与争议本身无关,不能用来证明争议过程中的任何情况,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二、证据的种类

  1、 书证

  书证是以文字、符号、图画等记载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材料和其他物品。

  2、物证

  物证是以其外部特征,存在场所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的实物和痕迹。

  3、视听资料

  视听资料是指以录音、录象、电子计算机以及其他高科技设备储存的信息证明案件情况的资料。

  4、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就是指证人将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做的陈述。

  5、当事人的陈述

  当事人的陈述即本案当事人在诉讼中就案件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和承认。

  6、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即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鉴定人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就与案件有关的专门问题所作的技术性结论。根据鉴定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医学鉴定、文书鉴定、技术鉴定、会计鉴定、化学鉴定、物理鉴定等。

  7、勘验笔录

  勘验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对与行政案件有关的现场或者物品进行勘察、检验、测量、绘图、拍照等所作的记录。

三、证据的三类性

  证据的“三性”是指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三大特性。

  1、证据合法性,侧重于形式,主要解决证据资格也就是证明能力的问题。

  2、证据真实性,即证据所表达的事实或内容是真实的,不是臆想或虚构的。

  3、证据关联性,是指证据与待证事实必须密切相关,具备证明待证事实的属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条规定,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证明力有无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与辩驳。

  法律规定在民事诉讼案件中是不能作为证据提供给法院的。以上便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法律法规可以做证据吗”全文。如果您还有关于其他方面的疑问,欢迎您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股权确认之诉的程序和要求

    股权确认之诉的程序和要求。确认之诉涉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涉及股东资格确认等问题可能引起股权变动。程序包括当事人起诉、原告举证、提交证据清单、立案审查、缴纳费用和开庭审理等步骤。

  • 动产质押和抵押的法律要求

    动产质押的法律要求。动产可以作为抵押财产进行质押,质押过程是将动产转移给保证人占有。申请企业需提交质物清单、所有权证明、评估材料和质押声明书等反担保资料。质押操作程序因质押方式而异,包括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不同类型质押物的质押率有限制,例如可转让动产

  • 专利权人更改所需资料清单

    中国专利权人更改所需资料清单的详细内容及相关法律规定。变更专利著录事项需要提交著录项目变更请求书等材料。涉及权利转移或发明人资格变更时,需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若申请人为法人,还需提供相关事项说明文书。若涉及申请人或专利权人死亡等情形,应提交相关合法材

  • 一、一般打架斗殴不到轻伤的处理方式

    轻微打架斗殴事件的处理方式。涉及民事赔偿的轻微伤,可通过法院诉讼解决责任比例问题,双方可能都会受到行政处罚。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可调解此类纠纷,调解不成功或未履行协议则依法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

  • 抚养权的告诉期限
  • 破产清算中公司高管的法律责任
  • 交通事故起诉时效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