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逃税漏税?
时间:2023-10-20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逃税和漏税的法律定义及区别
一、逃税的法律定义
逃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逃税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故意少报、瞒报应税项目、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以减少或不缴纳应纳税款;2、故意虚增成本、乱摊费用,以缩小应税所得额;3、转移财产、收入和利润;4、伪造、涂改、销毁账簿票据或记账凭证等。逃税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触犯了国家法律,还构成了逃税罪,属于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的一种。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逃税行为,除了补缴少缴或未缴的税款外,还要根据情节的轻重分别给予五倍以下的罚款,或者五倍以上的罚金和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二、漏税的法律定义
漏税是指纳税人无意识地漏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漏税是由于纳税人不熟悉税法规定和财务制度,或者由于工作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漏税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错用税率;2、漏报应税项目;3、少计应税数量;4、错算销售金额和经营利润等。
三、逃税和漏税的区别
1、性质上的区别:漏税并非故意行为,而逃税是主观上的故意行为。2、处理上的区别:对于漏税者,税务机关应当要求其限期照章补缴所漏税款,逾期未缴的,按日加收一定的滞纳金;对于逃税行为,税务机关一经发现,应当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和滞纳金,并依照法律规定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3、刑事责任的区别:构成逃税罪的逃税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漏税行为则不构成刑事责任。
四、逃税的后果
逃税的后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2、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的;3、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以上就是关于逃税和漏税的相关内容。如果您还有其他不懂的法律知识,欢迎咨询我们的专业法律团队。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案件结案的签字机关和代理人
刑事案件结案的签字机关和代理人问题,以及刑事案件办案流程和开庭程序。案件结案需由结案机关、司法部门和当事人签字生效,法定代理人可代无法认证的当事人签字。办案流程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三个阶段,开庭程序包括询问核定身份、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
-
夫妻打架的法律处理方式
夫妻打架的法律处理方式。对于轻微伤,公安机关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打人者进行处罚,并承担受害人的相关费用。对于轻伤,公安机关应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多方面的费用。夫妻打架报警后,警察应依法处理,受害人可以向相关单
-
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及刑罚
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及刑罚。侵占罪指将他人保管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根据数额大小,刑法规定了不同的刑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侵占罪与挪用特定款项的区别,包括挪用资金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不同定义和相应刑罚。对于国有公司等单位人员挪用资
-
我国强制猥亵罪的刑罚
我国强制猥亵罪的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强制猥亵妇女一般会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聚众或在公共场所犯罪、情节恶劣者,刑期更长。猥亵儿童会从重处罚。强制猥亵、侮辱行为需使用强制手段,包括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且目的是为了顺利实施猥亵或
-
偷窥、偷拍行为的法律处罚
-
传播淫秽物品罪的法律解析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