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法则 > 什么是逃税漏税?

什么是逃税漏税?

时间:2023-10-20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09129

逃税和漏税的法律定义及区别

一、逃税的法律定义

逃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逃税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故意少报、瞒报应税项目、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以减少或不缴纳应纳税款;2、故意虚增成本、乱摊费用,以缩小应税所得额;3、转移财产、收入和利润;4、伪造、涂改、销毁账簿票据或记账凭证等。逃税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触犯了国家法律,还构成了逃税罪,属于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的一种。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逃税行为,除了补缴少缴或未缴的税款外,还要根据情节的轻重分别给予五倍以下的罚款,或者五倍以上的罚金和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二、漏税的法律定义

漏税是指纳税人无意识地漏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漏税是由于纳税人不熟悉税法规定和财务制度,或者由于工作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漏税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错用税率;2、漏报应税项目;3、少计应税数量;4、错算销售金额和经营利润等。

三、逃税和漏税的区别

1、性质上的区别:漏税并非故意行为,而逃税是主观上的故意行为。2、处理上的区别:对于漏税者,税务机关应当要求其限期照章补缴所漏税款,逾期未缴的,按日加收一定的滞纳金;对于逃税行为,税务机关一经发现,应当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和滞纳金,并依照法律规定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3、刑事责任的区别:构成逃税罪的逃税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漏税行为则不构成刑事责任。

四、逃税的后果

逃税的后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2、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的;3、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以上就是关于逃税和漏税的相关内容。如果您还有其他不懂的法律知识,欢迎咨询我们的专业法律团队。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领导受贿员工的法律责任

    关于领导受贿员工法律责任的各种情境和规定。文章详细阐述了单位受贿罪、个人受贿罪的量刑标准和处罚规定,同时讨论了国家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公司企业工作人员以及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受贿方面的法律责任。对于不同职务和身份的人员,根据其所涉及的受贿

  • 我国刑法第128条明确规定

    中国刑法第128条关于枪支管理的规定。该条款明确了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并对不同情节进行了详细划分。此外,还介绍了非法持有枪支、私藏弹药的具体情况以及非法出借枪支的刑罚和其他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的处罚。

  • 主犯的一般刑事责任原则的涵义

    主犯的刑事责任原则,包括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和其他主犯的刑事责任原则。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其他主犯则按其参与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进行处罚。对主犯的处罚,刑法规定应从重打击,并在执行过程中对其减刑、假释作从严掌握。在追究刑事责

  • 寻衅滋事罪的定义

    寻衅滋事罪的定义、不属于刑事和解范围的情况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寻衅滋事罪是指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包括肆意挑衅、随意殴打他人、骚扰他人、任意损毁财物等。司法解释对寻衅滋事罪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行为人的动机、情节恶劣程度的判断标准、纠集他人

  • 一、长春盗窃不足500元的处罚
  • 网上被骗报案了,警察能追回被骗金额吗?
  • 入党政审不合格的8种情况是什么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