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网络虚拟财产性质的深入分析和对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相关理论及司法实践的研究,我们认为将盗窃网络虚拟财产定性为盗窃罪较为合适。
在界定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时,应该针对所有的网络虚拟财产,而不仅仅是研究网络游戏的武器、电子邮箱等个别网络内容。因此,我们将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定性为盗窃,这一定性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对于行为人盗窃网络虚拟财产并达到盗窃犯罪数额标准,或者多次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应当以盗窃罪定罪量刑。
为了更好地保护服务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我们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 实名注册制:服务使用者在注册网络游戏账户时应该用真实身份注册,以避免在发生网络虚拟财产侵权时无法证明自己为相应账号的注册人。例如,2003年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在一起以服务使用者状告北京蝉童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不当终止账号的诉讼中,因服务使用者无法证明其为该账号的注册人,即服务使用者注册的个人信息均非其正确的个人信息,法院驳回了其诉讼请求。
2. 网络交易登记认证制:在现实中,服务使用者间的网络虚拟财产交易通常是通过网络游戏,在双方选择的网络游戏中的地点进行交易,并在网下支付交易价格。虽然服务商提供了简单的交易机制,但根据操作原理,服务商仅保持有网络虚拟财产交易的信息,没有其他交易信息,因此交易的安全性将很难得到保护。如果服务商或第三方提供网络交易登记认证制度,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交易平台,并对交易信息进行备案,这将更好地保护交易的安全性。同时,服务商可以明确区分网络虚拟财产交易和虚拟财产侵权,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更安全的服务环境,并在发生网络虚拟财产侵权的情况下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济。
农村征地款纠纷中的主体资格认定问题。涉及国家依法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问题,司法实践中存在土地征用补偿费用分配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可以从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两个方面确定纠纷主体,包括农民个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土地管理部门等。
未成年人多次盗窃的定性及预防措施。根据修正后的刑法规定,多次盗窃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文章还详细阐述了盗窃行为的特征、认定及司法实践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为预防未成年人盗窃,需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合作,共同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
中国于1月1日开始实施的经济犯罪相关法律规定,特别是针对非法集资的处理规定。讨论了非法集资罪的认定方式,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体。文章强调了对单位这一法人主体的规定以及对非法集资行为司法实践的规范,同时指出非法集资涉及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大
网络侵权案件的物证及其重要性。网络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包括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网络用户,主要侵犯名誉、隐私、肖像和财产权等民事权益。处理网络侵权需要有充分的物证,但数字化技术使得网络证据认定困难。网络侵权区别于传统侵权,包括认定难度、侵权主体、后果、司法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