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查起诉的内容、期限
1、审查起诉的内容
定罪量刑及其证据;是否遗漏犯罪嫌疑人;是否属于不当追究;有无附带民事诉讼;强制措施是否适当;侦查活动合法性;涉案款物的处理等。
2、审查起诉的期限
1个月,可以延长半个月。
二、审查起诉程序、阶段
1、管辖(起诉与审判管辖对应)
上级公安机关指定下级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由侦查该案件的公安机关提请同级检察院审查批准;需要提起公诉的,由侦查该案件的公安机关移送同级检察院审查起诉。
检察院对于审查起诉的案件,按照刑事诉讼法的管辖规定,认为应当由上级检察院或者同级其他检察院起诉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检察院。
检察院认为需要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指定审判管辖的,应当协商同级法院办理指定管辖有关事宜。
检察院公诉部门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的,经审查认为属于上级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的,应当报送上一级检察院,同时通知移送审查起诉的公安机关;认为属于同级其他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检察院或者报送共同的上级检察院指定管辖,同时通知移送审查起诉的公安机关。
上级检察院受理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案件,认为属于下级法院管辖的,可以交下级检察院审查,由下级检察院向同级法院提起公诉,同时通知移送审查起诉的公安机关。
2、必经步骤
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辩护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并记录在案。辩护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出书面意见的,应当附卷。
3、侦查监督
发现侦查人员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
检察院审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材料;认为可能存在刑诉法第54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可以要求其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说明。
可以要求侦查机关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作出书面说明或者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检察院接到报案、控告、举报或者发现侦查人员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应当进行调查核实。
对于确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应当提出纠正意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应当依法排除非法证据并提出纠正意见,同时可以要求侦查机关另行指派侦查人员重新调查取证,必要时检察院也可以自行调查取证。
发现侦查人员在侦查活动中有违法行为的:
检察院根据需要可以派员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和其他侦查活动,发现违法行为,情节较轻的可以口头纠正,情节较重的应当报请检察长批准后,向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
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公诉部门发现侦查人员在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本院侦查部门审查,并报告检察长。
侦查部门审查后应当提出是否立案侦查的意见,报请检察长决定。
对于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检察院或者其他机关处理。
4、特殊情形
发现新罪的:对已经退回侦查机关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在审查起诉中又发现新的犯罪事实的:应当移送侦查机关立案侦查;对已经查清的犯罪事实,应当依法提起公诉。
需要对公安机关的勘验、检查进行复验、复查的:应当要求公安机关复验、复查;也可以自行复验、复查。
管辖权异议的定义、争议及其主体和客体范围。学术界对于管辖权异议的定义存在分歧,主要有三种观点。笔者认为应采用第三种观点,即管辖权异议是当事人认为受理案件的第一审法院无管辖权的意见或主张。该制度的设立旨在监督法院行使职权,确保诉讼公正合法。对于主体和客
侵权与违约竞合的期货纠纷案件的管辖确定问题。文章指出,应根据当事人选择的诉由来确定管辖,并以起诉状中在先的诉讼请求来确定具体管辖法院。同时,文章还涉及民事案件的级别管辖原则,包括合同纠纷的诉讼标的金额如何确定以及上下级法院之间的交办规定。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的管辖异议制度,其范围限于人民法院的管辖权问题,包括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异议主体可针对同级或非同级法院之间的管辖权问题提出异议。同时,本文区分了管辖异议与主管问题的不同,并解释了为何主管问题不属于管辖异议范围。导致将主管问题错误地
被告在答辩期内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处理程序。法院需依法审查并在规定时间内作出裁定,若未在规定时间内作出裁定,被告可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法院应在收到管辖异议书后的十五日内作出书面裁定,明确判断异议是否成立。如有异议,被告可依法上诉至上级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