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贷款诈骗罪

时间:2023-10-04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0290

关于贷款诈骗罪

一、客体要件

贷款诈骗罪的客体是双重的,既侵犯了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贷款的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制度。贷款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借款人提供的货币资金,并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进行还本付息的行为。贷款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非常突出,不仅参与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支持固定资产购置和技术改造,促进生产发展,还促进商品流通、科技文化卫生事业等的发展。贷款诈骗行为不仅侵犯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财产所有权,还会影响其贷款业务和其他金融业务的正常进行,从而破坏了金融秩序的稳定。因此,贷款诈骗行为具有比一般诈骗行为更大的社会危害性。

二、客观要件

贷款诈骗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大额贷款。

首先,贷款诈骗罪表现为行为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虚构事实是指编造客观上不存在的事实,以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信任;隐瞒真相是指有意掩盖客观存在的事实,使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产生错觉。根据本条的规定,行为人诈骗贷款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
  2. 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
  3. 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
  4. 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
  5. 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如伪造单位公章、印鉴骗贷、以假货币为抵押骗贷、先借贷后采用欺诈手段拒不还贷等情况。

贷款诈骗行为必须达到“数额较大”,具体数额的界定需要有权机关进行解释。

三、主体要件

贷款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单位不能成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与诈骗贷款的犯罪分子串通并为之提供帮助,则应以贷款诈骗罪的共犯论处。串通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与诈骗贷款的犯罪分子在实施诈骗前或在诈骗的过程中,相互勾结、共同商量或进行策划,与诈骗犯罪分子予以配合,充当内应并为之提供帮助的行为。

对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与其他犯罪分子相互勾结骗取银行等金融机构财物的行为,应当注意分清两种人员在共同犯罪中采用行为的性质。如果以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为主,而采用的行为主要是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社会上的其他人员仅是提供帮助的,这时应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所犯的罪行来定性处理,如贪污则依贪污罪处罚,其他人员则以贪污罪的共犯论处。如果采用的行为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为主,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仅是为之提供帮助的,这时应以贷款诈骗罪定性处罚,而不能不分情况,都以贷款诈骗罪或其他罪名论处。

四、主观要件

贷款诈骗罪在主观上是以故意为要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行为人非法占有贷款的动机是为了挥霍享受或转移隐匿均不影响贷款诈骗罪的构成。反之,如果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即使在申请贷款时使用了欺骗手段,也不能构成犯罪,银行可以根据相关规定采取停止发放贷款、提前收回贷款或加收贷款利息等措施进行处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银行短期贷款的形式及特点

    银行短期贷款的形式及其特点。短期贷款主要包括经营周转借款、临时借款等七种形式。短期贷款的特点在于期限短、风险小、利率低,可以根据企业需求灵活安排,但需要保证资产流动性并无法满足长期资金需求。

  • 工资贷款申请条件及流程

    工资贷款的申请条件及流程。申请工资贷款需满足条件如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及企业职工等,并需提交相关个人资料。贷款流程包括提出申请、银行审查、签订借款合同和发放贷款。贷款额度根据借款人月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确定,最高限额为每笔不超过人

  • 无抵押无担保能借贷:了解信用贷款的基本条件和所需资料

    无抵押无担保贷款的基本概念、申请条件、所需资料以及申请手续。无抵押无担保贷款又称为信用贷款,主要面向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个人。贷款发放基于个人信用,利率相对较高。申请该贷款需准备身份证明、收入证明等材料,并满足中国大陆居民、从事正当生产经营活动、稳定收入

  • 合同诈骗罪和骗取贷款罪之间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和骗取贷款罪的区别。两者侵犯客体、犯罪对象、主体、目的不同,并且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和情节标准以及法定刑也不同。合同诈骗罪主要侵犯经济合同管理秩序,犯罪对象是对方当事人的财物;而贷款诈骗罪主要侵犯国家对银行贷款的管理制度,犯罪对象是银行的贷款

  • 网络诈骗未遂量刑多少金额
  • 如何认定高利贷诈骗罪行为
  • 单位犯罪法人承担刑事责任吗
商业银行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