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告为自然人,需提供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户口簿等。
2. 原告为法人或其他组织,需提供主体登记资料,如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工商登记清单等。
3. 若原告在事故发生后更改名称,需提供变更登记资料。
4. 若涉及死者家属的损害赔偿纠纷,需提供死者第一顺序继承人的证明及继承人基本情况的证明。
5. 提供肇事车辆的所有人、实际支配人、驾驶人的证明及相关关系的证明。
6. 提供受损车辆的所有人、实际支配人、驾驶人的证明及互相关系的证明。
1. 原告为法人或其他组织,需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或负责人证明书。
2. 若原告委托他人代为诉讼,需提供授权委托书,委托书应明确委托事项、权限、期限及联系电话,并提供代理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3. 若原告为香港居民或涉台、澳及其他地区、国家的当事人委托国内执业律师代为诉讼,需按照司法部规定办理公证委托手续。
1. 提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书、赔偿调解书或调解终结事故等证明材料。
2. 提供法医鉴定材料、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书或伤残重新评定书。
3. 若有人身受损,需提交医院出具的疾病证明书、出院证明书、转院证明书,以及相关费用发票和证明。
4. 若有财务受损,需提交财务损失评估报告和维修发票。
5. 提供诉讼请求中具体请求金额的计算方法和清单。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若各方当事人未能通过调解达成协议或调解生效后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该诉讼具有以下特征:
人民法院在赔偿诉讼中处于主导地位,组织参与诉讼的各方当事人、第三人、诉讼代理人、证人等进行损害赔偿方面的诉讼活动。
赔偿诉讼属于民事侵权纠纷,各种诉讼活动需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分阶段进行,如起诉与受理阶段、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开庭审理阶段等。
诉讼参加人享有处分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包括放弃赔偿项目、提起上诉、请求执行等。同时,诉讼参加人需履行诉讼义务,如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遵守诉讼秩序、履行法律文书等。
在交通事故赔偿诉讼中,原告需确定起诉的法院。管辖可分为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一般案件。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重大涉外案件、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案件。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般由被告所在地或侵权行为地法院管辖,即交通事故发生地。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书的法律效力。文章详细介绍了鉴定书的主要法律依据和评定标准,包括医院证明的重要性、公安部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标准以及不同情况下的申诉程序。文章还阐述了当事人对鉴定结论异议的处理方式,包括人民法院委托鉴定、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的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费用及相关责任承担问题。文章介绍了不同鉴定机构的收费情况,并详细说明了费用承担的原则,包括保险公司和肇事方的责任。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司法鉴定程序、人身损害伤残鉴定程序及委托律师事务所进行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相关程序和要求。
交通事故工伤认定条件。主要包括在工作时间内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导致死亡或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视为工伤;在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伤也被视为工伤;军队退役伤残复发同样视为工伤。而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伤亡、醉酒导致伤亡、自残或自杀等情况则不得认
交通事故伤残重新评定的程序及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调解程序。当事人对伤残评定结果不服的,可在接到评定书后15日内向上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申请重新评定。调解过程需在交通事故办案人员主持下进行,并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包括调解次数、参与人员、替换和中断情况、调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