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弃罪立案标准探讨

时间:2024-03-22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3840

遗弃罪的追诉时效

一、遗弃罪的追诉期限

根据犯罪追诉时效的一般原理,遗弃罪的追诉期为10年(刑法第87条第2款)。然而,遗弃罪是一种典型的继续犯,即犯罪行为一经实施,就持续地对被害人的权利造成侵害,直至侵害行为停止。

根据刑法第89条第1款的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之日起计算,若犯罪行为具有连续或持续状态,则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因此,对于遗弃罪,追诉期限不是从行为人的遗弃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而是应从遗弃行为终了之日起开始计算。

在司法实践中,许多被遗弃的人大多为年幼有残疾的儿童或年老痴呆的病人,还有一些是将病人遗弃在医院一走了之,导致被遗弃者或因年幼、痴呆而无法说清遗弃人的情况,或是医院无法找到遗弃人而使案件拖延多年。

目前,国内已知遗弃行为时间最长的案件竟达27年。由于遗弃案件时间的延长,案件中的当事人双方即遗弃人与被遗弃人的基本情况也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在遗弃罪追诉期的认定上,既需要查明遗弃行为发生时的情况,也需要查明当事人双方的目前情况,通过分析确定遗弃行为的终了日期,最后决定是否应当追诉。

二、遗弃人和被遗弃人的情况变化

1. 遗弃人的情况:

(1) 遗弃人主动停止侵害并重新扶养被遗弃人,其遗弃行为自重新扶养被遗弃人之日起视为终了。

(2) 遗弃人因年老、患病失去扶养能力,其遗弃行为自年老、患病失去扶养能力之日起视为终了。

(3) 遗弃人因下岗、失去工作或患病而暂时失去扶养能力,其遗弃行为不能视为终了,而应视为追诉期的暂时中止,待遗弃人再次上岗、重新获得工作或病愈之日起继续计算。

2. 被遗弃人的情况:

(1) 被遗弃人在被遗弃期间死亡,遗弃人的遗弃行为自被遗弃人死亡之日起视为终了。

(2) 被遗弃人长大成人或病愈复康,自身已具备独立生活能力。此时,遗弃人不再负有扶养义务,其遗弃行为自被遗弃人具备独立生活能力之日起视为终了。

(3) 被遗弃人因病或因残终身丧失独立生活能力,遗弃人应承担被遗弃人终身的扶养义务,直至遗弃人自身因年老、患病失去扶养能力之日起,其遗弃行为才能视为终了。

(4) 被遗弃人被其他公民或社会福利机构收养,且其他公民或社会福利机构与被遗弃人签订收养协议并经法律程序确认的,自协议生效之日起,遗弃人不再负有扶养义务,其遗弃行为应视为终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情况只是假设,实践中尚未出现。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被派出所传唤的含义

    被派出所传唤的含义,包括治安传唤的定义、法律依据、分类及程序要求。被派出所传唤通常指治安传唤,分为治安传唤和司法传唤两类。根据相关法律,公安机关可依法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进行调查,可采取强制传唤措施对逃避或拒绝接受传唤的人进行处理。

  • 骂人行为是否会导致拘留?

    《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骂人行为可能导致拘留的规定。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等行为,都将被视为违法行为并可能受到行政处罚。因此,我们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避免违法行为。

  • 强制戒毒所的出所时间及法律途径

    强制戒毒所的出所时间、法律途径及相关要点。强制戒毒期限为三到六个月,实际执行不超过一年。戒毒人员如有异议,可通过行政复议或诉讼途径解决。戒毒要点包括坚定意志、就医正规戒毒机构、配合治疗、辅助治疗等。成功戒毒后,需严禁再次吸毒。

  • 遗弃罪立案标准探讨

    遗弃罪的追诉期为经过10年,但遗弃罪是一种继续犯,对被害人的权利持续造成侵害,直至侵害行为停止。根据刑法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司法实践中,被遗弃的

  • 遗弃罪立案追诉标准是哪些
  • 遗弃罪立案追诉标准具体是哪些
  • 遗弃罪立案追诉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