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弃罪立案标准探讨

时间:2024-03-22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3840

遗弃罪的追诉时效

一、遗弃罪的追诉期限

根据犯罪追诉时效的一般原理,遗弃罪的追诉期为10年(刑法第87条第2款)。然而,遗弃罪是一种典型的继续犯,即犯罪行为一经实施,就持续地对被害人的权利造成侵害,直至侵害行为停止。

根据刑法第89条第1款的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之日起计算,若犯罪行为具有连续或持续状态,则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因此,对于遗弃罪,追诉期限不是从行为人的遗弃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而是应从遗弃行为终了之日起开始计算。

在司法实践中,许多被遗弃的人大多为年幼有残疾的儿童或年老痴呆的病人,还有一些是将病人遗弃在医院一走了之,导致被遗弃者或因年幼、痴呆而无法说清遗弃人的情况,或是医院无法找到遗弃人而使案件拖延多年。

目前,国内已知遗弃行为时间最长的案件竟达27年。由于遗弃案件时间的延长,案件中的当事人双方即遗弃人与被遗弃人的基本情况也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在遗弃罪追诉期的认定上,既需要查明遗弃行为发生时的情况,也需要查明当事人双方的目前情况,通过分析确定遗弃行为的终了日期,最后决定是否应当追诉。

二、遗弃人和被遗弃人的情况变化

1. 遗弃人的情况:

(1) 遗弃人主动停止侵害并重新扶养被遗弃人,其遗弃行为自重新扶养被遗弃人之日起视为终了。

(2) 遗弃人因年老、患病失去扶养能力,其遗弃行为自年老、患病失去扶养能力之日起视为终了。

(3) 遗弃人因下岗、失去工作或患病而暂时失去扶养能力,其遗弃行为不能视为终了,而应视为追诉期的暂时中止,待遗弃人再次上岗、重新获得工作或病愈之日起继续计算。

2. 被遗弃人的情况:

(1) 被遗弃人在被遗弃期间死亡,遗弃人的遗弃行为自被遗弃人死亡之日起视为终了。

(2) 被遗弃人长大成人或病愈复康,自身已具备独立生活能力。此时,遗弃人不再负有扶养义务,其遗弃行为自被遗弃人具备独立生活能力之日起视为终了。

(3) 被遗弃人因病或因残终身丧失独立生活能力,遗弃人应承担被遗弃人终身的扶养义务,直至遗弃人自身因年老、患病失去扶养能力之日起,其遗弃行为才能视为终了。

(4) 被遗弃人被其他公民或社会福利机构收养,且其他公民或社会福利机构与被遗弃人签订收养协议并经法律程序确认的,自协议生效之日起,遗弃人不再负有扶养义务,其遗弃行为应视为终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情况只是假设,实践中尚未出现。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是否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在概念、行为性质及处罚等方面的区别。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其情节未达刑事犯罪程度。一般违法行为的处罚包括行政拘留、罚款等,而刑事违法行为的处罚更为严厉。同时,治安管理处罚需遵循行为与处罚法定、处罚与违法行为相当

  • 城管协管员的物品暂扣权利

    城管协管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对违章商贩的物品进行暂扣处理的权利。规定明确了暂扣物品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包括制作暂扣清单、告知当事人等。同时,也规定了依法没收的非法财物的处理方式以及罚款的缴纳和上缴国库的流程。

  • 卖淫嫖娼法律的处罚程度与相关因素

    卖淫嫖娼行为的法律处罚原则和相关因素。处罚原则强调必须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等相当,并明确了具体的处罚基准。对于卖淫嫖娼者,根据年龄和情节轻重有不同的处罚规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卖淫嫖娼的定义和确认方法,明确了其定义和认定行为的主要依据。

  • 派出所调解有哪些规定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派出所可以调解处理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轻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如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侮辱等,前提是情节较轻且具备一定条件,如纠纷由亲友、邻里、同事、在校学生之间因琐事引起,或者被侵害人事前存在过错行为,或者其他更易化解

  • 殴打他人的处罚是什么
  • 遗弃罪立案标准探讨
  • 遗弃罪立案追诉标准是哪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