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损害赔偿的诉讼主体为离婚当事人中的无过错一方。只有无过错一方才享有提起离婚损害赔偿请求的权利,任何第三人均不享有此请求权。而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则是离婚诉讼当事人中的无过错方的配偶。
根据《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四种过错行为,只要其中任何一种行为导致婚姻破裂,无过错方均可提出损害赔偿请求。
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导致离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无过错配偶作为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请求时,必须在离婚诉讼同时提出。
如果无过错配偶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被告不同意离婚且不基于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单独提起诉讼。
如果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在一审时被告未基于婚姻法第46条规定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应进行调解,若调解不成,则告知当事人在离婚后一年内另行起诉。
人民法院受理离婚案件时,应将婚姻法第46条等规定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以书面形式告知当事人。
根据《婚姻法解释(一)》第28条的规定,《婚姻法》第46条所规定的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物质损害赔偿可以通过支付赔偿金等方式承担,而精神损害赔偿则可以根据无过错方的请求判令有过错方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至于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的确定,可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的规定,综合考虑过错程度、侵害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以及所造成的后果、过错方的经济能力和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进行确定。
引用法条:
关于婚外恋离婚损害赔偿的时间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对于无过错方作为离婚诉讼原告的情况,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损害赔偿请求。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可在离婚后一年内单独提起诉讼。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受诉法院及举证责任的承担问题,无过错方需承担较重的举证责任。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形成基础。古代法律中的刑罚制裁体现了对民事主体人格权的保护,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至罗马法典编纂时期,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开始萌芽,对生命健康权的法律保护从injuria中分离出来,并允许被害人提起“损害之诉”,自定赔偿数
离婚后能否就家暴提起损害赔偿的问题。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无过错方在离婚后因家暴有权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包括物质和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必须在离婚登记后一年内提出,并在司法实践中遵循一些原则,如必须同时提起离婚诉讼,或在离婚后一年内单独提起诉讼。
婚外出轨的法律责任。在我国,婚内出轨并不构成犯罪,但如果婚姻关系无法维持,可收集证据并协商离婚或提起诉讼。离婚时,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但仅适用于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等情形。若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则不支持损害赔偿请求。单独提起损害赔偿请求,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