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简述】:
2009年10月29日,原告母亲王X与原告父亲即被告欧X协议离婚,原告由王X抚养,被告每月支付原告抚养费200元。但被告仅支付了6个月便停止支付,经原告母亲催要,被告总是以无钱为由拒绝给付,至今被告再也没有支付过原告抚养费。现因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物价上涨,原告母亲无力一人承担原告的生活及上学费用,故原告依法起诉,要求:1、被告支付原告自2010年4月至2013年10月抚养费8400元;2、被告从2013年10月起每月支付原告抚养费600元。
【争议焦点】:
2013年10月起诉支付抚养费是否超过诉讼时效?增加抚养费金额如何确定合理?
【法院判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被告与原告母亲离婚约定每月支付原告抚养费200元,但被告仅支付原告6个月的抚养费,即到2010年4月底,此后被告再未向原告支付抚养费,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拖欠的抚养费法院予以支持,具体数额为从2010年4月至原告请求的2013年10月共计42个月8400元。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三十七条,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价的上涨,原告生活和学习的费用也越来越大,原告要求被告增加抚养费本院予以支持。参照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确定每月为1254元,原告母亲和被告各负担一半为627元,原告主张600元予以认可,从原告向本院起诉当月起,被告应按此标准向原告支付抚养费。
【律师解析】:
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三十七条规定,未成年子女有权要求为履行抚养义务的一方父母支付抚养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一百四十条之规定,被告认可未支付的事实故其时效可延长。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七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分居期间孩子的抚养费给付标准。对于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根据其固定收入来确定抚养费的数额,一般应支付月总收入的20%至30%作为抚养费。对于无固定收入的一方,抚养费的数额可根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确定。有特殊情况下,给付比例可调整。若一方不支付
离异孩子的抚养费支付规定,包括有固定收入和无固定收入的情况,以及特殊情况的考虑。人民法院在确定抚养费的数额时,会考虑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抚养费的给付期限一般是到子女成年,但也存在特殊情况。
离婚案件中子女抚养费的给付方式,指出一次性给付抚养费存在诸多弊端,如义务主体责任不平等、抚养人滥用抚养费以及造成不必要的诉讼负担等。同时,文章也提到了适用一次性支付抚养费的情形,包括对方有不按时支付抚养费的不良记录且有一次性支付的能力,以及不直接抚养
离婚子女抚养费的标准问题。抚养费数额考虑因素包括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有固定收入的父母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确定抚育费数目,无固定收入的父/母一方则可参照当年收入或同行业年平均收入确定。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