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起诉期限规定的法律解读和衡量
时间:2024-02-23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行政起诉期限的规定
一、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而起诉的期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而起诉的,应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的十五日内提起诉讼。
二、对具体行政行为直接起诉的期限
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直接起诉的,应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的六个月内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特殊情况下的起诉期限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以及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的,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这是对起诉期限的特殊规定。通过以上规定,我们可以了解到行政起诉的期限是有明确规定的,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提起诉讼,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赔偿的诉讼程序
我国行政赔偿的诉讼程序及相关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对于不属于行政复议前置情形的,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包括自然资源所有权确认案件、治安管理处罚案件、纳税争议案件、工伤保险案件和价格违法的处罚等。对审计机关的审计决定不服的,需先向上一级
-
自由选择制度
行政管理相对人在面对行政争议时的自由选择制度和复议前置制度。前者允许当事人选择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争议,但选定复议后不能再申请诉讼;后者则规定必须先经过行政复议程序,对复议决定不服才可提起诉讼,且需在特定情况下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
撤诉对诉讼时效的影响
中国法律中撤诉对诉讼时效的影响。对于起诉后撤诉是否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问题,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本文从撤诉后重新起诉的角度阐述了诉讼时效不中断的理由,包括促使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的目的、撤诉是对起诉的完全否定以及避免滥用诉讼权利的原则。
-
对赔偿委员会决定不服,复议的流程是怎样的
关于赔偿请求人对赔偿委员会复议决定不服的复议流程。包括赔偿请求人向复议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的决定期限、赔偿请求人对复议机关决定不服的处理方式,以及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的赔偿义务机关确定。
-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
行政复议和解的法律规定和要求
-
治安拘留保释条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