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受案县公安局经侦、刑侦部门对于被害人控告、知情人检举、群众扭送或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以及有关部门移送的案件线索,都应当接受,不得推委、拒绝。在接受案件时,应当详细了解案件情况并制作笔录。接受案件后,应立即对报案内容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属于本部门的管辖范围。若属于管辖范围内的案件,应填写《受理案件登记表》,并根据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进行立案前的调查工作。在案前调查中,可以采取查询、询问证人等方法,但除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形外,不得采取查封、冻结、扣押等侦查手段和强制措施。对于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案件,应及时移送给主管部门处理,并告知举报人;若不属于本部门管辖但又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先采取紧急措施,再移送给主管部门。
经过案前调查,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应及时填写《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并报请负责人批准立案;对于没有犯罪事实,或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予立案,并在七日内将不立案的理由通知控告人或移送单位;若检察机关和上级公安机关通知立案,应当立案。
在侦查过程中,经侦、刑侦部门根据需要可以采取各种侦查手段和强制措施,但必须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执行。特殊情况下,执行以下具体规定:
若办案单位需要跨辖区办案,必须取得当地公安机关的配合。办案单位不得采取强制措施和扣押物品、冻结款项,并且不得以传唤、拘传为名将被拘传人带离当地。
对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采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或提请逮捕的,应当书面报请该代表所属的人大主席团或者常委会许可;对乡镇的人大代表采取以上强制措施的,应在执行后立即报告其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如果在依法执行拘留时发现被拘留人是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应当向该代表所属的人大主席团或者常委会报告。在依法执行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或者逮捕时,发现被执行人是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的,应当暂缓执行,并报告原决定或批准机关。如果已经执行,应当立即解除,并报告原决定或批准机关。
对政协委员采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应及时通报给该委员所属的政协组织。在对政协委员执行拘留、逮捕之前,应当向其所属的政协组织通报情况。
对不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无国籍人采取监视居住、取保候审、拘留等措施时,应报省公安厅批准。对犯罪嫌疑人呈请批准逮捕的,应按规定程序办理,并将批捕情况及时报告省公安厅。同时,在采取强制措施的同时,经省公安厅批准,可以依法扣留其护照。对外国人依法作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决定或执行拘留、逮捕后,应当在规定期限内通过外事途径通知该外国人所属国家的驻华使馆、领事馆。如果当事人要求不通知,可以不通知,但必须由本人提出书面声明。对于需要变更外国人的强制措施或作释放处理的,应报省公安厅批准。对港澳台人员采取强制措施、单行扣留护照或其他证件的,由市级公安机关审查批准,并在24小时内报告省公安厅。
经侦查,对符合破案条件的案件,应当制作破案报告,并报县局负责人批准;对符合撤销案件条件的,应当制作销案报告,并报负责人批准。在撤销案件时,如果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应立即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并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
经侦查,如果犯罪事实已经查清,取得确实、充分的证据,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法律手续完备的案件,应当及时结案,并制作结案报告,报负责人批准;对于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应当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在处理案件时,不得以罚代刑,也不得降格处理。
侦查阶段办案的期限有以下规定:
留置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最长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
传唤和拘传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十二小时。
取保候审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监视居住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公安机关执行拘留必须出示拘留证。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外,应在执行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将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所在单位。被拘留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在拘留后的次日起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一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延长至三十日。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对于案情复杂、期限界满不能终结的案件,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对于部分重大复杂案件、犯罪集团案件、流窜犯罪案件,经省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再延长二个月。
刑事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次数限制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没有次数限制,但每次讯问时间有限制,连续讯问不得超过12小时。对于复杂案件,最长讯问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且不得连续传唤讯问。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关于被抓的嫌疑人被发现无罪后的处理方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犯罪嫌疑人侦查期间拘押期限的规定。侦查期限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延长,包括一般、复杂和特殊情况的案件。在计算侦查期限时,需要考虑法定节假日、路途时间和邮寄等因素。同时,存在重新计算和不计入侦查期限的特殊情况。符合规定的选项包括公安机关在
刑事立案监督的意义在于加强和完善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职能,从而打击和惩罚犯罪,防止罪犯逃避法律制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
补充立案刑事诉讼是指在已经立案侦查的案件中,发现新的共同犯罪嫌疑人时,将其列为同案的犯罪嫌疑人并进行侦查。一般情况下,只要新发现的犯罪嫌疑人存在犯罪事实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就应当对其进行补充立案,并与原案一同侦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