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在过去是由法院将案件移送至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然而,在2015年7月22日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此类案件可以刑事自诉,当事人可以向执行法院所在地的法院提起立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立案条款如下:
第三条:申请执行人有证据证明同时具有以下情形的,人民法院认为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三项规定,可以自诉案件立案审理:
(一)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侵犯了申请执行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申请执行人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对负有执行义务的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条: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的规定,本解释第三条规定的自诉案件,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与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
第五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一般由执行法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于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了正确适用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保证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执行,解释了以下若干问题:
第一条: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指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执行内容并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第二条:对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是指根据查实的证据证明,负有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义务的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具有履行特定行为义务的能力。
第三条:负有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义务的人具有一定情形的,应当认定为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行为“情节严重”。这些情形包括:
(一)在人民法院发出执行通知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依法查封、扣押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
(二)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在执行中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
(三)以暴力、威胁方法妨害或者抗拒执行,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
(四)聚众哄闹、冲击执行现场,围困、扣押、殴打执行人员,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
(五)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和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以及执行公务证件,造成严重后果;
(六)其他妨害或者抗拒执行造成严重后果。
第四条:负有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义务的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了本单位的利益实施上述行为之一,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可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定罪处罚。
第五条:与被执行人共同实施上述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可以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条:暴力抗拒人民法院执行判决、裁定,杀害、重伤执行人员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七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由犯罪行为发生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第八条:人民法院在执行判决、裁定过程中,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情节严重的人,可以先行司法拘留。若认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当将案件依法移送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立案查处。人民法院依法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人定罪判刑,先行司法拘留的日期应当折抵刑期。
以上是关于拒不执行罪立案条款及相关法律规定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如果您还有疑问或需要法律帮助,请随时咨询手心律师网的相关顾问。手心律师网致力于打造优秀的法律咨询平台,期待为您提供帮助。
我国关于邮件、电报扣押的合法性和程序。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保护,除国家安全和追查犯罪需要外,不得侵犯。扣押邮件、电报需满足条件,经过公安机关或检察院批准,并由邮电机关协助执行。解除扣押和返还邮件、电报也有明确规定。
刑事案件经过二审后的判决生效后的执行程序。判决生效后面临的执行包括送达判决书、被告人和辩护人的复核权利、罚金的支付、剥夺自由刑罚的执行、财产没收以及其他特定刑罚执行方式等。执行程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归属纠纷作出判决后,如果被执行人执行的,经申请人申请后,法院可以强制执行。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如果犯罪分子不退赔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根据百度百科解释,追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