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再审程序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启动: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7条第1款的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并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7条第2款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以及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8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认为有错误,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会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87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以及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发现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应当提出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发现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应当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一旦裁定再审的案件进入再审审理阶段,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86条的规定:
1. 对于裁定再审的案件,如果发生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是第一审法院作出的,再审案件将按照一审程序进行审理,再审判决和裁定可以上诉;如果发生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是第二审法院作出的,再审案件将按照二审程序进行审理,再审判决和裁定即为发生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2. 对于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将按照二审程序进行审理,所作判决和裁定即为发生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与普通案件的审理程序基本相同,需要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并且应按照通常的规定规定审理期限。
再审中涉及案外人的处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如果认为案外人是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但在原审中被遗漏,应在再审审理中追加该案外人为当事人。
如果认为案外人是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但在原审中被遗漏,应在再审程序中首先进行调解。如果调解达成协议,案件将以调解的方式结案;如果调解不成,只能在再审审理之后,裁定撤销原有的历次判决,将案件发回原一审人民法院重新按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理,并追加该案外人为当事人。
无论是按照第一审程序还是第二审程序再审的情形,如果案外人不是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只是原审的某一判项损害了其利益,可以通过再审改判的方式,撤销原审相关判项,维持其他判项,以解决案件。再审判决作出后,当事人可以另行提起诉讼解决被撤销判项所涉及的权利争议。
再审中对案外人的权利保护,通过依职权进行审查和再审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也存在保护不力等问题。特别是在程序规定方面,法律对依职权审查的程序规定相对简单,随意性较大,程序不规范、不透明。
针对这一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曾建议通过立法的方式解决。然而,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以及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出发点是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申诉难”和“执行难”问题,全国人大法工委最终决定在此次修改中暂不涉及案外人保护的问题,而由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来应对。
以上是再审程序的相关内容。如果在再审过程中遇到法律问题,您可以咨询我们手心律师网的专业律师,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帮助。
民事案件受理费的相关规定。民事案件受理费包括案件不同阶段的费用,如第一审、第二审和再审的费用。有些案件如特别程序审理案件等不需要交纳。收费标准按案件性质而定,财产案件按金额计算,非财产案件按类型计算。缴纳规定涉及原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及上诉人的预
醉酒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文章指出,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从抽血到服刑的具体时间,而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公安机关将进行侦查和拘留,人民检察院会审查并作出决定,人民法院将审理并宣判。各环节的时间因案件性质、复杂程度等有所不同。
民事诉讼的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一审程序包括起诉、立案、排期开庭、开庭审理、宣判等环节,二审程序则包括立案、开庭、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法庭调解等环节。在宣判后,如果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满,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或申请再审。
开庭审理后是否可以进行申诉的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可以进行再审,但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再审程序包括当事人申请再审、抗诉再审、人民法院依职权再审等情形。在再审时,法院应当要求当事人明确其再审请求,并围绕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