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拒执罪不属于自诉案件,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提起自诉。根据该解释的规定,如果申请执行人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同时具备以下两种情形,人民法院则认为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三项规定,可以以自诉案件的方式立案审理。
首先,如果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并且这种拒不执行行为侵犯了申请执行人的人身权益或财产权益,那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其次,如果申请执行人曾经提出控告,但是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对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未予以追究刑事责任,那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三项的规定,也可以以自诉案件的方式立案审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的规定,只有在满足以上两种情形的情况下,才能以自诉案件的形式立案审理拒执罪。这一规定旨在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判决、裁定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工资强制执行的处理方法,包括向上级法院申请执行、强制执行的措施等。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存款,扣留、提取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等。通过这些措施,确保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
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的提起条件和处理方式。自诉案件需被害人提供证据,法院认为证据不足可劝撤或驳回。轻微刑事案件可自诉或公诉,如被害人直接起诉至法院证据不足,可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转入公诉程序。公安机关侦查结束后应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被执行人的义务与权利。被执行人需全面履行法律文书的义务,包括报告财产情况、接受询问、强制执行或委托执行、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同时,被执行人也享有申请执行人员回避和委托代理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等权利。被执行人可以提出书面异议或提起诉讼。
强制执行的定义、流程以及相关规定。强制执行是法院根据生效法律文书,运用国家强制力迫使义务人履行义务,保障权利人权利实现。在执行过程中,如果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等特定情形,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书中应载明执行标的总额、已执行的债权数额和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