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架罪的成立标准在于行为人或者第三人是否真正控制、支配了被害人的人身,是否威胁了被害人的身体安全。只要行为人或者第三人控制和支配了被害人的人身自由,就意味着使被绑架者的身体安全处于一种危险状态。无论行为人是否向被害人的近亲属或其他人提出勒索财物或其他不法要求,以及是否获得财物或满足不法要求,均构成绑架罪的既遂。实施了暴力、胁迫、麻醉等行为,但未对人质实施实际控制的情况属于未遂,包括未能实现勒索财物或强取其他利益的情况。这是刑法学界和司法实践的共识。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绑架罪的,将被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将被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犯罪行为导致被绑架人死亡或被杀害,将被判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偷盗婴幼儿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犯罪行为,将根据前述规定进行处罚。
1. "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指的是在绑架过程中对被绑架人使用暴力或进行虐待等行为导致被绑架人死亡,以及被绑架人在绑架过程中自杀身亡的情况。"杀害被绑架人"指的是在劫持被绑架人后,由于勒索财物或其他目的没有实现以及其他原因,故意将被绑架人杀害的情况。
2. 绑架致使被害人死亡或杀害被绑架人的行为,立法上采用的是绝对确定的法定刑,即处死刑。因此,司法机关在适用时应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严格掌握适用的条件。
对于绑架他人后又实施故意伤害、故意杀人行为的情况,被绑架罪将包容这些行为,不会单独定罪。如果实施了强奸等行为,则会实行数罪并罚。
刑法中的戴罪立功含义及其相关规定。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如能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等立功表现,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同时,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自首行为也能获得相应的从轻处罚。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
犯罪既遂的成立要件。首先明确了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过失犯罪,间接故意犯罪不能称为犯罪既遂。其次,行为人必须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犯罪既遂成立的时间条件。最后,构成犯罪既遂的实质要件是行为人的行为齐备了某种犯罪的基本构成的全部要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投案自首的法律意义和法律效果。投案自首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获从轻或减轻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罪行也可被视为自首。投案自首体现了悔罪态度和接受法律制裁
预备犯的量刑标准及其考虑因素。预备犯处罚原则是根据《刑法》规定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取决于犯罪预备行为的完成程度、可能导致的结果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等因素。对预备犯的处罚是参照对既遂犯的处罚原则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