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妨害税款征收的犯罪
妨害税款征收的犯罪包括偷税、抗税、逃避追缴欠税和骗取出口退税。
偷税罪是指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通过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等手段,在纳税申报中虚报支出、不报或少报收入,从而逃避或少缴应纳税款、已扣已收税款。如果偷税数额占应缴纳税额的10%以上且数额在1万元以上,或者多次偷税被处罚的情况下再次偷税,将构成偷税罪。
抗税罪是指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应缴税款的行为。
逃避追缴欠税罪是指纳税人通过转移或隐匿财产的手段,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税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
骗取出口退税罪是指以虚报出口或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
2. 妨害发票管理的犯罪
妨害发票管理的犯罪主要是指妨害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指在没有商品交易情况下填写发票或在有一定商品交易情况下不实填写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或抵扣税款。同时,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或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也属于此类犯罪。
伪造、非法出售、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或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也构成妨害发票管理的犯罪。
非法出售、非法制造普通发票也属于此类犯罪行为。
针对危害税收征管罪,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以及罚金和财产没收。其中,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或抵扣税款发票以及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最高刑罚为死刑。骗取出口退税罪、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最高刑罚为无期徒刑。其他犯罪行为的最高刑罚为有期徒刑。
对于涉嫌危害税收征管犯罪的税收违法行为,税务机关可以先行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如果经人民法院判决构成犯罪并判处罚金,税务机关已对当事人处以罚款的,应折抵罚金。
在刑事处罚中,税款追缴优先。对于犯有偷税罪、抗税罪、逃避追缴欠税罪、骗取出口退税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或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罪的被判处罚金或没收财产的情况,在执行前,税务机关应先追缴税款和骗取的出口退税款。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违法违纪活动,根据刑法规定应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
税务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因此可以构成国家工作人员为主体的职务犯罪。这些犯罪行为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和徇私舞弊等。税务人员可以构成的职务犯罪有两种,即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和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是指税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徇私舞弊不征或少征应征税款,导致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犯罪行为人将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
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是指税务人员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在办理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导致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犯罪行为人将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
关于特殊盗窃行为的法律规定。对于偷亲属财物,得到谅解则不追究刑事责任;盗窃文物将根据文物等级严厉惩罚;偷开机动车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单位组织盗窃将追究组织者、指使者和直接实施者的刑事责任。
如何解决打伤他人的问题。涉及认罪态度和解意愿的重要性,警方对此类事件的常见处理方式,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故意伤害他人将受到法律制裁,但正当防卫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如能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是在正当防卫情况下造成对方伤害,可
承兑汇票中最后持票人的确认问题,包括公示催告中失票人的身份确认、背书转让的连续性证明、票据交付行为的法律效力及票据返还请求权的模糊概念等。对于不诚信的出卖人及中间人倒卖票据导致的纠纷,法律界存在不同观点和处理方式。同时,对于票据权利的返还和赔偿也存在
虚开增值税发票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其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发票将受到刑事处罚。文章详细阐述了针对不同情况,如虚开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等,所对应的不同刑罚和罚金。同时,对于单位犯罪,单位和直接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