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保护监察 > 童工 > 招用童工的行为有哪些

招用童工的行为有哪些

时间:2025-07-29 浏览: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21943
在我国劳动法有明文规定使用童工的违法的情况,任何企业都不得录用童工,一旦录用童工就会受到比较大的惩罚。如果企业有使用童工就可以去追究它们的责任,那么,招用童工的行为有哪些?关注手心律师网,了解更多知识。

聘请没有年满16周岁的人工作。

非法招用童工的法律责任

劳动法是规定各种劳动行业使用劳动力的基本法律。根据劳动法第94条规定,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行为将受到行政和民事责任的追究。

一、行政责任

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被称为使用童工,根据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童工是指未满十六周岁的少年、儿童与单位或个人发生劳动关系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或个体劳动。根据该规定,用人单位使用童工将受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处罚,罚款标准为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5000元。在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场所使用童工的情况下,罚款标准将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的罚款幅度执行,或者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还应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给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相关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如果用人单位逾期仍不将童工送交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1万元的罚款标准处罚,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或由民政部门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如果用人单位是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相关单位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撤职的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

二、民事责任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还包含了详细的民事责任,以确保童工的合法权益。根据该规定,如果童工患病或受伤,用人单位应负责送往医疗机构治疗,并承担治疗期间的全部医疗和生活费用。如果童工伤残或死亡,用人单位将面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或民政部门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的处罚。如果用人单位是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相关单位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撤职的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此外,用人单位还应一次性向伤残童工或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进行赔偿,赔偿金额按照国家工伤保险的相关规定计算。

三、刑事责任

在《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所构建的责任体系中,刑事责任是最严格的一环。根据该规定,拐骗童工、强迫童工劳动、使用童工从事高危劳动等行为将构成刑事犯罪。拐骗十四周岁以下童工劳动的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对于该罪行的处罚将根据刑法第262条进行判决。强迫童工劳动的行为构成强迫劳动罪,对于该罪行的处罚将根据刑法第244条进行判决。此外,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11条,如果使用童工从事高危劳动、使用不满14周岁的童工或造成童工死亡或严重伤残,将依照刑法关于拐卖儿童罪、强迫劳动罪或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法律对于雇用童工的行为是绝对禁止的,无论童工是否自愿或监护人是否同意,都不能免除此类行为的法律责任。这种绝对禁止体现了法律对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的强制保护。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员工新入职发生工伤的处理方式

    员工新入职发生工伤的处理方式。新员工有权申请工伤认定并享受工伤待遇,需提交相关材料至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伤保险赔偿流程包括填写申请表、提供工伤认定和鉴定书、身份证明和银行卡复印件等。单位需按要求申报工伤并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否则个人可在一年内申请。如单

  • 童工问题:15岁打工是否算童工?

    关于童工的问题,明确指出在我国,最低打工年龄为16周岁,因此15岁打工被视为童工。企业雇佣童工违法,且童工的劳动合同无效。对于雇佣童工的企业,应采取一系列补救措施。同时,虽然劳动合同无效,但童工应获得比一般劳动者更多的法律保护。

  • 扰乱单位秩序拘留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扰乱单位秩序的行为及拘留程序。对于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等寻衅滋事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可处以不同拘留时间和罚款。同时,对于特定人群如未成年人、七十岁以上老人、孕妇等,在执行行政拘留处罚时有一定限制。

  • 工伤认定的时限

    关于工伤认定的时限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发生事故或职业病后,单位应在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否则由单位承担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和相关费用。特殊情况可延长申请时限。未按时申请,职工及其直系亲属或工会组织可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 刑罚执行中的处理方式
  • 经济性裁员的条件和程序
  •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和规范市场中介组织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