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第七十六条规定了保险公司在交通事故中的民事赔偿责任,与商业三者险有显著差别。
1. 设立依据、制度功能不同:
强制三者险的设立依据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其主要功能在于填补受害人的损害。商业三者险的设立依据是《保险法》,其主要功能在于分散被保险人的风险。
2. 责任性质不同:
根据七十六条的规定,强制三者险不以被保险人的对第三人的有责性为前提,属于准社会保险。商业三者险属于纯商业保险,承保对象是被保险人对第三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3. 强制程度不同:
国家对强制三者险实行绝对强制制度,保险公司不得拒保强制三者险。而商业三者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行政强制性。
4. 能否过失相抵不同:
强制三者险不适用过失相抵,无论受害人是否有过失,保险公司都应当在责任限额内全额支付。商业三者险适用过失相抵原则。
5. 能否追偿规定不同:
强制三者险中,法律通常作出在特定情况下可向被保险人追偿的规定。商业三者险不会发生追偿的问题。
6. 赔偿程序和赔偿请求权人不同:
强制三者险下,受害人有直接向保险公司请求赔偿的权利,保险公司承担责任是第一顺位。商业三者险下,受害人只能通过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
7. 赔偿数额的确定方式不同:
强制三者险的赔偿数额完全法定化,保险公司承担的是固定的有限额赔偿责任。商业三者险的赔偿数额根据合同约定。
8. 除外责任不同:
强制三者险的除外责任极少,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免除保险公司的责任。商业三者险中存在免责事由。
七十六条确立了强制三者险下的民事责任体系,主要包括:
1. 承保强制三者险的保险公司承担特殊法定责任:
保险公司在强制三者险范围内承担的责任具有法定性和特殊性。保险公司应当先于被保险人向受害人赔偿,但两者之间并不构成共同侵权行为。
2. 被保险人承担补充的侵权责任:
被保险人作为加害人,依法应当对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被保险人的责任范围由保险公司承担的责任限额决定。
3. 承保商业三者险的保险公司对超过责任限额部分的赔偿责任:
商业保险公司将根据商业保险合同向被保险人承担理赔的责任,但这种责任是在被保险人根据七十六条承担责任后进行的,属于隐藏的合同责任。
责任限额并非保险金额或赔偿限额,而是保险公司在强制三者险范围内承担的赔偿责任的上限。
交通事故中出租车误工费的计算方式,以及出租车交通事故中的赔偿责任与保险公司的角色。误工费计算依据医疗机构证明和受害人收入情况。司机、公司和保险公司都承担连带责任,保险公司作为第三人参与诉讼,并承担赔偿责任。在处理出租车交通事故赔偿案件时,应充分考虑保
保险合同关系与侵权损害赔偿关系的性质。文中明确区分了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的保险合同关系,以及机动车方与受害人之间的侵权损害赔偿关系。同时,详细阐述了受害人的请求权和保险公司的赔偿义务,以及在不同诉讼情况下法院对追加保险公司为被告的处理方式。此外,文章
交通事故赔偿的起诉流程。首先需要前往法院申请立案并缴纳费用,等待开庭。在举证期内,原告需提交相关证据,包括责任认定书、车辆损失鉴定报告和费用发票等。原告应明确主张损失和诉讼费用,并可考虑将车主或保险公司列为被告。赔偿方面,先由交强险承担,超出部分由对
交通事故中全责车主死亡是否还用赔偿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即使全责车主死亡,其财产和保险公司仍要承担赔偿责任。在特殊情况下,如损失由受害人故意造成,保险公司则不予赔偿。因此,全责车主的死亡不能免除对责任受害人的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