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利益是合同法和侵权法共同保护的对象,与正在缔结的合同本身无关,是相对独立的。即使合同成立并得到履行,若固有利益受到侵害,无法恢复,因此必须通过缔约过失责任来予以救济。固有利益的损害主要是指在缔约过失责任中,由于未尽保护义务而导致相对方人身权、财产权的损害。加害人应承担全额赔偿责任,无论是否以履行利益为最高限额。
固有利益赔偿范围主要包括身体、健康、生命等方面的损害或损失。赔偿的基本内容通常应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必要的营养费等。此外,对于致残的情况,还应包括残疾人生活补偿补助费、残疾用具费损失、被扶养人扶养来源丧失的损失等赔偿。对于致死的情况,还应包括丧葬费的损失,以及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扶养来源丧失的损失等赔偿。
有人提出固有利益是否包括精神利益的问题。笔者认为固有利益不应包括精神利益,因为在缔约过失责任中,精神损害赔偿难以确定,法律亦无明文规定。缔约过失责任的本质是对信赖利益的保护,若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将过分扩大适用范围,加重过错方的责任,不利于交易的进行。因此,就固有利益损失中的人身损失而言,不应包括精神损害赔偿,而限于对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赔偿。
信赖利益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主要包括:
间接损失主要包括:
笔者赞同对损失赔偿范围作出更为具体的限制,即赔偿的上限不得超过缔约非过错方在订立合同时应当预见的因合同不成立或被撤销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同时也不能超过合同成立及履行后所能获得的利益。由于我国合同法对缔约过失责任的损害赔偿范围没有明确规定,需要在以后的立法中加以改进。
合同违约情况下的毁约金赔偿方式。当合同中有约定违约金时,应按照约定支付;若无约定,则根据实际损失支付。当事人可约定违约时应支付的违约金数额或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如违约金低于或高于实际损失,可请求调整。对于迟延履行的情况,违约方在支付违约金后仍需履行
非法经营与合同解除的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而非法经营罪的认定涉及刑事与行政违法性的一致性及主观故意的营利目的。只有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否则只会受到行政处罚。因此,在合同解除问题上,因非法
房租逾期违约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承租人未按合同规定时间支付租金即构成违约,需承担相应责任。实际操作中,出租人通常对逾期几天的租金不会追究违约责任。但如果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则对方可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要求其承担违约
预期违约和先合同义务的区别与联系。二者在时间、违约后果等方面存在不同,但也存在确保合同成立和履行、保护无过错方权益等方面的共同之处。两者的存在有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并确保过错方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