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某一直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家庭轿车,2003年9月下旬,胡某看到**汽车公司在当地知名的晚报上发布的汽车降价广告。宣称该公司的某款家庭轿车从2003年10月1日为迎接国庆,降价销售,原价103600元,现价99900元,正欲购买家庭轿车的胡某看后颇为心动,遂到**汽车公司办事处进行洽谈,2003年10月6日胡某以999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辆该款的家庭轿车。后胡某从朋友处无意中了解到,早在2003年10月1日之前,其所购的该款家庭轿车在同一知名晚报中所作广告中的售价就是99900元,胡某遂以销售商**汽车公司存在广告欺诈,向该**汽车公司提出索赔要求,而公司负责人以广告不存在欺诈,系胡某误解了广告的内容为由拒绝赔付,胡某遂于2004年1月底将**汽车公司诉至法院,请求解除双方之间的买卖合同,并由**汽车公司赔偿该家庭轿车一倍的损失99900元。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对**汽车公司存在利用广告进行价格欺诈没有异议,但对胡某能否要求撤销买卖合同并由**汽车公司赔偿壹倍的价格损失,合议庭存在以下分歧意见: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的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即“知悉真情权”,利用欺诈性的价格广告,使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的真实价格的知情权遭到损害,因此销售商承担的是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胡某要求撤销合同的诉讼请求不能支持。
被告以价格欺诈的广告宣传,使原告胡某基于对被告的特殊信赖而订立了购买家庭轿车的合同,所以被告在缔约合同过程中故意违反了先合同义务,在得知被告的欺诈为后,原告提出撤销合同并依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请求偿的数额是符合法律规定,应当支持。
笔者赞同第二中观点,本案被告**汽车公司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理由如下:
故胡某提出的撤销合同和赔偿损失的诉讼请求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应予支持。
甲汽车配件销售公司与乙汽车修理厂之间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双方存在长期口头买卖合同关系,乙厂拖欠货款引发争议。法院认为,出货单上的逾期付款违约金条款是甲公司单方制作的标准单据,乙厂人员签字仅确认货物和金额,不能视为对违约金条款的确认。因此,驳回甲公司要
民事诉讼答辩状的撰写要点和注意事项,并针对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进行了具体答辩。答辩事项指出被答辩人的起诉主张违背事实和法律规定,请求驳回其诉讼请求。答辩人提出,双方签订的合同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是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欺诈、乘人之危等情形,要求法院依
A公司与B公司之间的购销合同纠纷案,重点讨论了委托付款说明的性质以及其与债务转移的区别。A公司与B公司存在合法的买卖合同法律关系,B公司委托甲代为支付货款,但不能因此认为甲承担了支付货款的义务。委托付款与债务转移在形式上有相似性,但在法律上有明显差异
一起汽车买卖合同纠纷案。胡某因**汽车公司的广告欺诈而提出索赔。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于汽车公司是否应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和缔约过失责任存在分歧。作者赞同第二种观点,认为汽车公司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因为其在缔约过程中存在价格欺诈行为,违反了先合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