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商总局22日针对网售商品的抽检发布《关于加强和规范网络交易商品质量抽查检验的意见》,根据规定,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所在地的省级工商部门负责组织对平台销售的商品进行抽检。对消费者因商品质量问题要求赔偿,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不能提供网络商品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要承担赔偿责任。在抽检过程中,平台要协助和配合抽检,不得拒绝或者拖延。
工商总局表示,对网络商品的抽检将会有针对性,利用消费者投诉举报以及日常监管执法中发现的情况,排查网络商品交易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最终确定抽检范围和重点商品品种。工商总局在《意见》中明确,总局负责指导全国网络商品抽检,根据需要开展或者组织开展网络商品抽检。省级工商部门负责统筹管理辖区的网络商品抽检,组织开展对本辖区内登记的网络商品经营者经营商品的抽检。对于公众关心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则由平台经营者所在地的省级工商部门负责组织抽检。
工商总局表示,网络商品抽检结果与线下抽检结果具有同等效力。对于不合格商品,工商部门可以责令商家停止销售,消费者要求退货的,经营者应负责退货。如商品被认定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立即责令被抽样的网络商品经营者采取警示、停止销售等措施,并及时通报商品标称生产者所在地有关行政部门。工商部门将依据抽检结果进行处罚,并将处罚结果记入企业信用档案,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布。
取样执法人员承检机构消费者均可
《意见》规定,抽检样品买样人可是工商执法人员,也可是承检机构人员或消费者等。对经营者及商品信息、网络交易过程等,采用网络截屏、视频录像等取证手段全程记录。对拆包查验、封样等应全程录像并留存,必要时,工商部门可要求第三方交易平台对被抽检样品的交易订单等相关信息进行确认。
结果5个工作日内通知商家和平台
《意见》要求,工商部门在收到检验结果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要通知被抽样的商家。检验不合格的应当通知样品标称的生产者,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抽样的,同时还通知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因经营者地址不详等原因而无法通知的,可通过官方网站公告通知。
公开抽检结果公布综合判定结论
《意见》明确要求工商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包括样品名称、被抽检网络商品经营者、标称商标、标称生产者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主要不合格项目、综合判定结论等,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抽检的,还要公布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名称。
新版食品安全法的五大亮点,包括禁止剧毒高毒农药用于果蔬茶叶、保健食品标签不得涉防病治疗功能、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网购食品纳入监管范围以及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按规定标示。这些修改体现了我国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决心和措施,以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不合格产品与存在缺陷的产品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不合格的产品并不一定属于存在缺陷的产品,但存在缺陷的产品肯定是不合格的产品。产品质量的技术标准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生产者应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金的数额,需要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综合考虑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审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
故意伤害罪的刑事立案标准是造成被害人轻伤,达不到立案标准,可以给予治安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