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商总局22日针对网售商品的抽检发布《关于加强和规范网络交易商品质量抽查检验的意见》,根据规定,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所在地的省级工商部门负责组织对平台销售的商品进行抽检。对消费者因商品质量问题要求赔偿,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不能提供网络商品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要承担赔偿责任。在抽检过程中,平台要协助和配合抽检,不得拒绝或者拖延。
工商总局表示,对网络商品的抽检将会有针对性,利用消费者投诉举报以及日常监管执法中发现的情况,排查网络商品交易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最终确定抽检范围和重点商品品种。工商总局在《意见》中明确,总局负责指导全国网络商品抽检,根据需要开展或者组织开展网络商品抽检。省级工商部门负责统筹管理辖区的网络商品抽检,组织开展对本辖区内登记的网络商品经营者经营商品的抽检。对于公众关心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则由平台经营者所在地的省级工商部门负责组织抽检。
工商总局表示,网络商品抽检结果与线下抽检结果具有同等效力。对于不合格商品,工商部门可以责令商家停止销售,消费者要求退货的,经营者应负责退货。如商品被认定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立即责令被抽样的网络商品经营者采取警示、停止销售等措施,并及时通报商品标称生产者所在地有关行政部门。工商部门将依据抽检结果进行处罚,并将处罚结果记入企业信用档案,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布。
取样执法人员承检机构消费者均可
《意见》规定,抽检样品买样人可是工商执法人员,也可是承检机构人员或消费者等。对经营者及商品信息、网络交易过程等,采用网络截屏、视频录像等取证手段全程记录。对拆包查验、封样等应全程录像并留存,必要时,工商部门可要求第三方交易平台对被抽检样品的交易订单等相关信息进行确认。
结果5个工作日内通知商家和平台
《意见》要求,工商部门在收到检验结果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要通知被抽样的商家。检验不合格的应当通知样品标称的生产者,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抽样的,同时还通知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因经营者地址不详等原因而无法通知的,可通过官方网站公告通知。
公开抽检结果公布综合判定结论
《意见》明确要求工商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包括样品名称、被抽检网络商品经营者、标称商标、标称生产者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主要不合格项目、综合判定结论等,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抽检的,还要公布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名称。
食品安全法第96条关于生产和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赔偿规定。消费者可以要求返还价款并获得十倍赔偿。为了认定销售者是否具有“明知”的主观过错,需要考虑销售者是否履行了进货查验记录和销售过程中的注意义务。此规定体现了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严厉
识别伪劣商品的几种方法。首先通过商标标志识别,了解商标知识可轻松识别冒牌商品。其次,观察外观质量,伪劣商品往往工艺质量低劣。另外,一些商品具有特有标记也可用于识别。消费者应注意出售者的警惕性,对经销伪劣商品的企业要严厉处罚。
销售明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赔偿问题。《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规定了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销售者需承担的责任和赔偿标准。文章重点阐述了如何认定销售者的“明知”主观过错行为,包括不作为过错和作为过错两个方面,并列举了相应的具体表现。此外,还提及
防伪技术在商品识别和防止假冒伪劣方面的应用。文章介绍了多种防伪技术,包括反应式SK温控防伪标志、荧光型防伪标记、隐形技术防伪标记、激光全息防伪标记以及光敏、温敏双重防伪标记等。这些防伪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可以有效地防止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保护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