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的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的一项诉讼权利,即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的案件,以及对于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已涉嫌构成犯罪,依法应当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从而提请人民法院进行审判的诉讼活动。通常被称为"公权"。
提起公诉是侦查和审判之间的一个重要诉讼阶段。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或人民检察院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认为需要提起公诉或作不起诉处理的案件应当一律送交人民检察院内设的审查起诉部门审查决定。通过对案件的全面审查,不仅可以有效地实行侦查监督,而且只有对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已涉嫌构成犯罪,依法应当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才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这为人民法院顺利审判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既能准确、及时地打击和惩罚犯罪,又可防止将无罪的人和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交付审判。因此,人民检察院的审查起诉和提起公诉工作是体现同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实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的刑事诉讼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它也是运用国家专政机关的力量追诉犯罪、保护人民、顺利完成刑事诉讼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正确处理案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具有重要作用。
在我国,法院审理刑事案件分为公诉和自诉两种。公诉案件是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自诉案件则由被害人自己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新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以下情况: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除了以上情况,其他案件都属于公诉案件。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公诉案件的审理期限的相关问题,我们为您推荐:
公诉案件的相关法规
公诉案件的范围
刑事诉讼法中证据不足不起诉的影响。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案件时,若发现证据不足或可能存在非法收集证据的情况,可选择要求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经过二次补充侦查后,如仍认为证据不足,将做出不起诉决定,涉案人员不会有案底记录,对其个人声誉和未来发展有积极影响。
公诉案件的定义、特点以及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的法律咨询。公诉案件是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而提起诉讼的案件。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关于原告代理人对刑事部分判决的疑问,律师解答称只能申请抗诉。文章还强调了公诉案件的重要性和作用,包括打击犯罪
刑事案件中的撤案程序。在派出所立案侦查过程中,若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可停止侦查。自诉刑事案件中,自诉人可在判决前与被告人和解或撤回自诉,但涉及特定情况则不适用调解。公诉案件的撤案决定权在检察机关,受害者可就刑事附带民事部分接受调解。根据刑事诉讼法,特
刑事庭审程序的各个阶段,包括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以及评议和审判等。程序遵循《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旨在确保全面审理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并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开庭前,审判人员会与相关人员进行会议,了解与审判相关的问题并听取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