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自诉案件的主体包括控告主体和被告主体。一般来说,自诉案件的主体是被害人,而对于法人能否作为自诉案件的主体,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
支持将法人列入自诉案件主体的范围的观点认为,原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自诉案件主要涉及侵犯公民个人权益或家庭成员之间的犯罪,与法人无关。然而,刑法修改后的自诉案件范围更广,只要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了自己的人身或财产权利,且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被害人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认为法人应被纳入自诉案件主体的范围。
另一种观点认为,法人不应被列入自诉案件主体的范围。尽管刑法规定了单位犯罪,并且现行刑事诉讼法扩大了自诉案件的范围,但立法的本意是解决群众告状难的问题。明确规定不将法人列入自诉主体范围,可以增强公诉机关的责任感,由公诉机关以国家的名义提起公诉,从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角度对侵害法人合法权益的案件进行处理。这样可以避免因自诉主体过于庞大和复杂而导致人民法院处理自诉案件不及时的问题。
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首先,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法人组织在社会事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法人利益的侵犯不仅限于民事行为,也涉及刑事犯罪行为。从国际上看,许多国家在刑事法典中规定了保护法人利益的措施,并允许法人以被害人的身份在刑事诉讼中起诉和应诉。我国新修改的刑法也规定了单位犯罪的条款,这表明立法已经承认法人可以成为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根据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既然法人可以成为公诉案件中被追诉的对象,那么对于侵犯其权利的行为,法人自然有直接请求法律保护的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具体内容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中关于管辖、犯罪地的确定以及管辖地的确定等方面的内容。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未提起公诉的轻微刑事案件等。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对于利用计算机
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自诉案件调解的规定。自诉案件分为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前两类案件当事人可申请法院调解,而第三类则不适用。告诉才处理
刑事案件中的撤案程序。在派出所立案侦查过程中,若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可停止侦查。自诉刑事案件中,自诉人可在判决前与被告人和解或撤回自诉,但涉及特定情况则不适用调解。公诉案件的撤案决定权在检察机关,受害者可就刑事附带民事部分接受调解。根据刑事诉讼法,特
刑事自诉审查程序的内容,包括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的审查内容和审查程序。在审查过程中,人民法院会根据不同情形进行处理,如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案件会开庭审判,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则会说服自诉人撤诉或裁定驳回。此外,文章还涉及程序的审查判断、证据的审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