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复议法 > 行政复议程序 > 刑事强制措施监督的重要性与实施方案

刑事强制措施监督的重要性与实施方案

时间:2024-02-11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8355

  论文关键词: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显失公正)。有学者认为,针对行政行为适当性作出的复议决定仍然属于行政裁量行为,不属于现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第三,复议机关不予受理、不答复。如果是复议前置的。被告为复议机关;而自由选择复议或诉讼的,被告可以是原具体行政行为机关也可以是复议机关。

  3 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关系的问题解决对策

  (1)两种救济制度的优势并举原则。在构建二者关系的问题上,奉行自由选择原则抑或“穷尽救济制度”原则,都应该秉持最大程度保护相对人权益的原则。笔者认为,两种制度、两种原则各有所长,可采取互补之的方法寻求救济之路。比如,人民法院在受理对具体行政行为提出争议的案件时,人民法院认为是合法的但失当的,可以告之相对人撤诉,另起行政复议。

  (2)相对人诉讼标的的更多选择权。诉讼标的究竟是原具体行政行为机关还是复议机关,如上面所述,遵行“谁行为、谁被告”的原则,但是为了避免程序的不必要增加。可以充分利用复议机关的内部追究机制,对复议决定维持而司法判决改变或撤销的案件,通过内部机制追究复议机关及相关人员的责任。有学者认为,在确定上述规则时还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如果当事人对复议的程序有异议时(尽管复议结果是维持原行政行为),则不应剥夺当事人以复议行为为标的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二是复议维持是指在事实理由、法律依据及最后处理等各方面都对原行政行为予以维持,因而如果仅是维持了处理结果上,但改变了原行为所认定的事实或依据法律(或条款),则都应当视为改变了原行政行为,当事人有权以复议机关为被告,以复议决定为标的提起行政诉讼。 [page]

  (3)司法最终审查为原则。“对政府行为是否合法的争议应当由完全独立于行政之外的法官裁决”。可见,行政纠纷应由司法救济作最终的裁决。司法最终审查原则已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综观我国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模式,并没有完全遵循“司法最终审查原则”,我们还设置了行政复议终局模式,这样就限制了部分争议救济途径的选择权。从更好地保护相对人权益的角度出发,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法治经验,坚持司法最终审查原则,从而监督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对此,笔者比较赞同周汉华教授提出的行政复议司法化的三种模式。即行政法院模式、双轨制模式和司法化模式。行政法院模式主张合并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制度,废除普通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双轨制模式主张先在少数特定领域引入独立的复议机构,再逐步扩大范围。司法化模式则以司法化为目标,对现行行政复议制度进行较为系统的改革,以增强行政复议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虽然这个提法有些地方还值得商榷,但却逐步地推进行政复议司法化的进程。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法律制裁手段的分类

    法律制裁手段的四种分类,包括违宪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违宪制裁是对违宪行为的法律制裁,包括撤销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文件及罢免国家机关领导成员。民事制裁是法院对民事违法者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行政制裁是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者实施的惩罚,分为行

  • 拘传的定义和时间限制

    拘传的定义、时间限制以及适用条件。拘传是刑事强制措施之一,时间一般不超过12小时,特殊情况可延长至24小时。适用拘传需满足对象必须是自然人或法人代表等条件,且需经过两次传票传唤,被传唤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方可采取拘传措施。不当的拘传将构成违法行为。

  • 解除程序的简化与逻辑性的不足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五种刑事强制措施,指出在变更强制措施时存在的解除程序的复杂性和逻辑性问题。文章强调,对于取保候审和其他强制措施的变更,不应有特殊规定导致解除程序的差异。文章认为,当前的规定缺乏必要的法定条件和理论基础,应统一规定强制措施的变更方式

  • 行政复议程序

    行政复议程序的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在收到申请后,县安监局需按规定时间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对于受理的申请,市安监局会将相关材料发送给被申请人,并开展书面审查或必要的调查。最终,县安监局会根据审查结果作出复议决定,并送达相关当事人。

  • 刑事自诉案件的庭审程序详解
  • 走私罪中的强制措施变更
  • 刑事二审强制措施期限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