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量刑 > 抢劫罪中主犯与从犯的法律特点

抢劫罪中主犯与从犯的法律特点

时间:2024-10-09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8365

认定主犯与从犯的一般理论与共同抢劫罪中主犯与从犯的认定

辩证法告诉我们

根据辩证法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同时,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性总是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这是共性所包括不了的。

因此,在分析共同抢劫罪时,我们既要注意到一般理论,也要注意其具有的特殊特点。

主犯的认定

根据共同抢劫罪,主犯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在事前共谋的共同抢劫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策划、指挥犯罪活动者通常为主犯。无论其在具体实施抢劫中的行为作用大小,都应认定为主犯。

第二类是在犯罪共谋阶段虽然随声附和,但在具体实施抢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也属于主犯。这类主犯的实行行为通常强度较大、手段残忍、技巧熟练。他们对犯罪结果的作用较大,是造成犯罪结果的主要原因。

从犯的认定

共同抢劫罪中的从犯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是在共同抢劫中起辅助作用的从犯。根据分工分类法,这类犯罪分子实际上是帮助犯。他们不直接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只是为共同犯罪的实施准备工具、创造条件。他们包括犯罪行为实施之前的帮助行为和犯罪行为实施时的帮助行为。这些行为可以表现为准备或提供犯罪工具,排除犯罪障碍,指示犯罪地点和犯罪对象,打探和传递有利于犯罪实施和完成的信息,以及在犯罪实施过程中把门望风等。

第二类是在共同抢劫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对于这类犯罪分子,笔者不赞同以行为人实施抢劫过程中的积极性作为判断其起主要作用还是次要作用的标准。因为是否积极、积极程度属于行为人的主观意识,很难考察。有时在共谋时行为人可能有某些顾虑,但经他人教唆、怂恿最终参加抢劫,很难说在抢劫中是不积极的。笔者认为只要行为人在抢劫过程中实施了某种行为,就可以推知其态度是积极的。

抢劫罪的客观方面

抢劫罪与其他犯罪的客观方面有明显区别。根据抢劫罪的概念,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强占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强行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抢劫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构成抢劫罪最轻的情况是胁迫。只要在共同抢劫过程中对受害人实施了胁迫行为,如语言威胁或手持刀、棒等作案工具,足以让受害人感到人身受到威胁,就应认定为主犯。只有在没有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的行为,只是受人指使跟着到犯罪现场或协助拿一些钱物的情况下,可以认定为从犯。

推荐阅读:“胁从犯”如何认定

推荐阅读:主犯与从犯的区别与认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抢劫罪的辩护词

    抢劫罪中被告人的辩护词。被告人因未成年且为从犯,具备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此外,被告人认罪态度良好,无前科,主观恶性小,犯罪情节轻微且危害不大。根据未成年人保护原则,请求法庭对被告人减轻处罚。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对抢劫罪有具体

  • 哪些罪符合附条件不起诉条件

    中国刑法规定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特别是对于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等犯罪,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暂缓起诉作为一种特殊的起诉方式,符合公诉条件但符合一定条件的案件不提起公诉更符合公共利益,同时必须规定缓诉期间和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义务。

  • 送福利院是否构成遗弃罪的探讨

    将孤儿送到福利院是否构成遗弃罪的问题。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只有负有扶养义务的情况下拒绝扶养才可能构成遗弃罪。文章还讨论了遗弃罪的犯罪未遂认定问题,包括如何判断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以及如何区分犯罪未得逞与犯罪中止等。

  • 未成年抢劫罪的刑事责任及量刑标准

    未成年抢劫罪的刑事责任及量刑标准。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抢劫罪,需负刑事责任。量刑标准根据犯罪情节不同而有所区别,包括抢劫次数、数额、手段和后果等。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增加或减少刑罚量。文章确保了刑法的公正适用。

  • 虚假证词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 少年团伙持刀抢劫的处罚标准
  • 刑事拘留多久后提请批捕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