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犯罪形态 > 犯罪既遂后的刑事责任有哪些法律规定?

犯罪既遂后的刑事责任有哪些法律规定?

时间:2024-10-21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8417

犯罪既遂形式的分类

根据刑法分则各种犯罪构成的具体规定和刑法的一般理论,犯罪的既遂有以下几种形式:

1. 行为犯

行为犯,又称举止犯,是指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即已构成既遂的犯罪。

2. 结果犯

结果犯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发生了法定的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

3. 举动犯

举动犯,也称即时犯,是指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告完成和完全符合构成要件,从而构成犯罪既遂的犯罪。

4. 危险犯

危险犯是指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足以造成某种危害结果的特别危险状态而构成既遂的犯罪。

犯罪既遂的基本形态

犯罪既遂作为犯罪的基本形态,是认定其他未完成犯罪形态的一个重要参照标准。在中国刑法中,对其他几种犯罪形态的成立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对犯罪既遂形态的标准尚未明确规定,因此在理论界存在争议。

在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普遍认同的观点是,犯罪既遂应当具备犯罪构成要件的全部要素。然而,这种观点在表述上不够准确,在司法领域里也并不优于其他学说。因此,有必要从司法和立法两个不同层面对犯罪既遂的标准进行检讨。

在司法领域,应以犯罪构成要件要素齐备说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而在立法层面上,应提倡犯罪目的实现刑事政策说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

犯罪既遂刑事违法

从司法认定的角度论述了犯罪既遂的标准,认为犯罪既遂就是行为人的行为具备了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的全部要素。然而,犯罪构成的功能在于说明行为的刑事违法性,而刑事违法性是以存在明确的法律标准为前提的。

在立法上,需要确立一个犯罪既遂的标准。法定犯罪与事实犯罪的功能区分及其对犯罪目的实现说重新定位的意义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法定犯罪与事实犯罪是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两个不同角度而对犯罪概念所作的区分。法定犯罪是指已经立法者价值评判而上升为法律明文规定的犯罪;事实犯罪是指具有实质危害性但尚未进入立法者视野的行为,是待犯罪化的行为或准犯罪。

刑事政策在立法上具有指导作用。刑事政策要求刑法的规定与事实相符,要求法律所确定的犯罪形态与行为的发展样态相一致。因此,刑事政策对于确立犯罪既遂的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犯罪目的实现说,犯罪既遂的标准应当是行为人犯罪目的的实现。然而,单纯依靠犯罪目的的实现来确定犯罪既遂的标准可能会导致某些严重犯罪无法进行法律抗制。因此,需要结合刑事政策的考虑,在某些重罪上提前确定犯罪既遂的界限。

综上所述,犯罪既遂的刑事责任应当以犯罪目的实现说为基础,并结合刑事政策的考虑,确立一个综合的标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和构成要件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构成要件和相关法律依据。该罪行主体是年满16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是过失。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法规并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法律依据包括《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通知以及各部门颁布的相关

  • 招用童工的行为有哪些

    非法招用童工的法律责任。根据劳动法规定,非法使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将面临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的追究。用人单位需承担高额罚款、整顿以及赔偿等责任。同时,文中详细说明了不同责任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标准。

  • 工会干部的权利和义务

    工会干部的权利和义务,强调工会干部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针对工会干部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工会法》规定了责任追究措施,包括责令改正或处分、罢免、赔偿和刑事责任等。工会干部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护职工权益,确保工会的正常运行。

  • 卧轨自杀未遂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

    卧轨自杀未遂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寻衅滋事罪包括一系列行为,包括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因此,如果一个人实施卧轨自杀未遂并破坏了社会秩序,就可能会被视为寻衅滋事罪并受到法律的处罚。

  • 收赃能否办理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
  • 生产伪造罪未遂的严重性分析
  • 中小企业常见融资中的刑事法律风险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