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法则 > 挪用公款:特征与刑事责任探讨

挪用公款:特征与刑事责任探讨

时间:2024-06-14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8521

挪用公款行为及其特征

挪用公款行为是指出于个人私利,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将大额公款挪作他用,并且情节严重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危害国家财经制度的正常管理和秩序,也败坏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然而,由于现行刑法没有对此行为以罪名进行明确规定,因此,对该行为的界定和惩罚程度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将对挪用公款行为的特征以及刑事责任问题进行探讨。

一、挪用公款行为的特征

(一)主体特征:挪用公款行为的主体可以是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二)主观方面特征:挪用公款行为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从中谋取私利的目的。行为人可能是为了收受请托人的财物,为了巴结领导或晋升官衔,或者是为了帮助亲朋好友等。如果行为人出于其他非物质性利益的考虑自愿介绍挪用公款,也可以认定为挪用公款行为。然而,如果行为人没有介绍挪用公款的故意,不知道请托人会给予什么好处,那么就不构成挪用公款行为。

(三)客体特征:挪用公款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复杂的,既侵犯了国家的财经管理制度和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

(四)客观表现特征:挪用公款行为在客观上表现为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挪用公款,并且情节严重。具体而言,介绍挪用公款是指行为人为请托人和挪用人之间的沟通和撮合条件,使得挪用公款得以实现。情节严重指的是挪用公款的数额较大,或者满足以下情形之一:为请托人进行非法活动而介绍挪用公款;多次或者为多人介绍挪用公款;国家工作人员、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代理人介绍挪用公款;行为人介绍挪用公款收受财物或其他好处;行为人介绍挪用公款行为使国家或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二、挪用公款行为刑事责任的界定

由于我国刑法没有对挪用公款罪进行明确规定,因此,在立法之前,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界定挪用公款行为的性质和刑事责任。

对于为请托人进行非法活动而介绍挪用公款的行为,可以根据介绍公款的数额、请托人利用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情况以及造成的社会危害程度来确定其行为性质和刑事责任。具体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介绍挪用的公款数额应在5000元左右,结合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标准;其次,介绍人明知请托人将挪用的公款用于赌博、吸毒、嫖娼等非法活动,或者引起其他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活动,应予以立案。

对于多次或者为多人介绍挪用公款的行为,应满足以下条件:介绍的次数应为3次以上,为多人介绍的人数应为3名以上,且介绍挪用的公款数额都应在10000元以上。

对于国家工作人员、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代理人介绍挪用公款的行为,应严格掌握,并综合考虑其行为目的和主观恶性程度。

对于行为人介绍挪用公款收受财物或其他好处的行为,应考虑介绍人收受财物的数额,一般应与个人受贿罪的立案数额相等,掌握在5000元以上。其他好处问题可以折合成人民币计算,并结合造成的社会影响来衡量。

对于介绍挪用公款行为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应考虑以下情形:造成被挪用单位10万元以上损失或破产;严重影响本单位生产正常进行,或者严重影响职工工资发放,造成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混乱;引起涉外案件发生。

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挪用公款罪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介绍人的实际行为或造成的危害后果进行“归属定罪”处罚。例如,如果行为人因介绍挪用公款收受财物,并且数额达到个人受贿罪的标准,可以按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明知请托人使用挪用的公款赌博或进行营利活动,可以按挪用公款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利用职务权力介绍挪用公款,并且收受贿赂,可以按数罪并罚处理。

以上行为都应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诈骗数额未达立案标准的累计计算问题

    关于我国诈骗罪中,如果一次诈骗数额未达到立案标准,但多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时,可将诈骗数额进行累计计算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意见,当累计数额达到刑法规定的标准时,应依法定罪处罚。此外,文章还详细列举了从重处罚的情形以及诈骗数额接近标准时的认定方法。

  • 400元是否构成诈骗罪?

    关于诈骗罪的数额认定标准和犯罪行为地的认定问题。根据法律规定,诈骗数额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才属于“数额较大”,因此400元不构成诈骗罪。同时,诈骗行为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关于犯罪地的认定,包括犯罪的预备地、实行地和结果地,通常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 刑法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因此发生重大事故,导致严重后果如人员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重大损失,将受到刑法处罚。具体刑罚根据肇事后的行为如逃逸、事故责任等有所不同。此外,解释还规定了特定情况下交通肇事罪的定罪处罚情形,

  • 法律制裁手段的分类

    法律制裁手段的四种分类,包括违宪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违宪制裁是对违宪行为的法律制裁,包括撤销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文件及罢免国家机关领导成员。民事制裁是法院对民事违法者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行政制裁是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者实施的惩罚,分为行

  • 诈骗款的追缴问题
  • 猥亵罪的刑罚与构成要件
  • 销售高仿产品是否违法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