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并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的内容包括辨认行为能力和控制行为能力。辨认能力是指行为人具备对自己的行为在刑法上的意义、性质、作用、后果的分辨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行为人具备决定自己是否以行为触犯刑法的能力。
影响和决定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程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的知识和智力成熟程度,二是精神即人的大脑功能正常与否的状况。此外,重要器官生理功能的丧失对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人的年龄、精神状况、生理功能状况等因素,我国刑法中将刑事责任能力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凡年满18周岁、精神和生理功能健全且智力与知识发展正常的人,都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实施了犯罪行为的,应当依法负全部的刑事责任。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指行为人没有刑法意义上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包括两类:一类是不满14周岁的人;一类是行为时因精神病而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
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指行为人仅限于对刑法所明文规定的某些严重犯罪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而对未明确限定的其他危害行为无刑事责任能力的情况。我国刑法中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即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
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又称限制刑事责任能力,指因年龄、精神状况、生理功能缺陷等原因,而使行为人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时,虽然具有责任能力,但其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完全责任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减弱或降低的情况。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有四种: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又聋又哑的人、盲人。
交通肇事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交通肇事罪是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违反交通法规、重大交通事故、造成损失和刑事责任等。过失致人死亡罪则是行为人因疏忽大意剥夺他人生命权的犯罪行为。两者的区别在于交通肇事罪主要关注公共安全,而过失致人死亡罪
网络造谣人身攻击的法律处罚。随着《民法典》的生效,《侵权责任法》已被取代。对于网络造谣行为的处罚,若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否则需承担侵权责任。同时,散播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也会受到法律制裁,包括制造虚假险情、疫情、警情等。在法律上,行为人的动机
监狱机关执行国家刑罚的程序和职责,包括收监、减刑、假释等方面的内容。监狱负责监管和改造罪犯,对交付执行的罪犯进行身体检查,并严格检查其人身和携带物品。罪犯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可以减刑,符合法律条件可以申请假释。整个刑罚执行过程遵循严格的程序,以确保公正
打架造成轻伤的法律责任与处罚问题。文章指出打架行为违法,涉及故意伤害罪应追究刑事责任。受害方既是受害人也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应给予治安行政处罚。对于民事损失,双方应相互赔偿。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故意伤害犯罪的法律责任和申诉途径,以及打架斗殴的罪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