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犯罪主体属于犯罪故意认识内容的学者所持的理由
时间:2025-05-20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刑事责任年龄的认识该学者认为,刑事责任年龄应当成为事实性认识的内容。他认为,对责任年龄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对应否承担刑事责任的认识。根据法律规定,未满某一年龄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因此,人们应当根据这一规定来选择自己的行为。在缺乏对责任年龄的认识时,应当免除行为人的责任。例如,某甲认为自己下个月才到14周岁,为了给被损害的姐姐复仇,将某乙打死。后查明,甲知道不到14周岁的人不受刑罚处罚,他的家人告诉他的年龄和户口簿上登记的年龄都表明他不到14周岁。然而,实际上其父母在他4周岁那年迁入城市时,将他的年龄隐瞒了1周岁,在户口簿上登记为3周岁。甲无从知道自己的真实年龄。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免除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特殊身份的认识该学者认为,特殊身份也应当是事实性认识的内容。在法律将特殊身份规定为犯罪构成要件时,若行为人认为自己不具有该特殊身份,就表明行为人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是该法律规制的对象,不构成犯罪。当行为人对自己身份的误解不可避免时,就不能要求行为人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例如,某甲为某乙之父,甲在乙出生一个月之后即外出工作,4年后甲回家,发现一小孩从坎上掉下,受伤很重。甲看见后虽很同情,但不愿管闲事,径直回家了。后查明该小孩即乙,因未及时抢救而死亡。在当时,甲没有认识也难以认识到自己是该小孩之父,因此,不能认定甲构成遗弃罪,尽管他事实上具有应该救助该小孩的身份。
观点商榷我们认为,上述观点值得商榷,理由是:
刑事责任年龄不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对主体的认识,实际上就是行为人对自身年龄、身份、责任能力等事实的认识。行为人的年龄属于承担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行为人具备了这一条件时,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行为人对其年龄认识与否,认识是否正确,不会影响他对犯罪客观事实的认识,亦即对这一条件认识与否,并不影响行为人对其行为自然属性的认识。行为人对其年龄认识与否,不会影响到他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的存在。因此,对刑事责任年龄缺乏认识不能成为阻却行为人犯罪故意和免除其刑事责任的事由。
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也不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行为人对自己特殊身份的认识不会影响到行为人对其行为自然属性的认识。行为人对自己特殊身份的认识不会影响到行为人对其行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认识。因此,对特殊身份缺乏认识也不能成为阻却行为人犯罪故意的事由。
对基于合理理由缺乏对自己行为的刑事违法性认识的人不应追究刑事责任认为法律既然明文规定不满某一年龄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就应当对知道不满这一年龄的人不受刑罚处罚,并且基于合理理由对自己年龄缺乏正确认识的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观点缺乏必要的合理性,并且明显不符合司法实践的需要。例如,甲事实上已满15周岁,由于其父母将其户口簿上的年龄改小了2岁并且没有告诉他,使他误以为自己未满14周岁。然而,甲通过学习刑法知道不满14周岁的实施任何危害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于是将一名他爱恋但追不到的女中学生强奸并且杀害。岂能因甲基于合理理由缺乏对自己行为的刑事违法性认识而不追究其刑事责任?
特殊身份的认识不能阻却行为人的犯罪故意和刑事责任认为当法律把特殊身份规定为犯罪的构成要件时,若行为人认为自己不具有该特殊身份,就不能要求行为人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的观点也不能成立。刑法中的特殊身份是指行为人特定的资格、地位或状态,而不是相对于受害人的身份。对特定法律义务缺乏认识不能阻却行为人的犯罪故意和刑事责任。例如,王某认为,子女是我的,我抚养还是不抚养,抚养得好坏都是自己的事,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有抚养子女的法定义务,因而遗弃其女儿,造成其女儿夭折的严重后果。岂能因王某不知道自己有抚养子女的法定义务而不追究其遗弃罪的刑事责任?综上所述,犯罪主体不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认为犯罪主体属于犯罪故意认识内容的学者所持的理由
关于犯罪主体是否属于犯罪故意认识内容的观点。该学者认为刑事责任年龄和特殊身份应属于事实性认识的内容,但遭到了商榷。文章指出,对刑事责任年龄和特殊身份的认识不会影响到行为人对犯罪客观事实和其行为自然属性的认识,缺乏认识不能成为阻却行为人犯罪故意和免除其
-
对违反法庭纪律的人可以扣押物品吗
违反法庭纪律的行为以及相应的处置措施。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法庭、扰乱法庭秩序等行为,法庭会采取罚款、拘留等处罚措施,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携带特定危险物品的人员,法庭会进行扣押。司法警察负责执行相关措施以维持法庭秩序。
-
间谍罪的分类及认定
间谍罪的分类和认定。间谍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分为参加间谍组织或接受任务、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两种情况。认定间谍罪需考虑行为的危害性是否针对国家安全,并需区分间谍分子与间谍组织中的非间谍分子。对于间谍罪与其他犯罪的关系,存在数罪并罚的观点。
-
收买被拐儿童将受罚
关于收买被拐卖儿童、医闹行为、校车超载超速及资助培训恐怖活动的法律修改和处罚。对于收买被拐卖儿童,草案加大了惩处力度;医闹情节严重将入罪,以维护医患权益;校车超载超速被视为危险驾驶;资助培训恐怖活动则明确为犯罪并严惩。这些修改旨在有效打击相关行为,维
-
破坏停车场栏杆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
高空抛物罪的物品需要足以致人伤亡吗
-
刑罚罚金标准是多少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