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诉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并进行开庭审理。但是,如果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后,认为事实已经清楚的情况下,可以不开庭审理。第二审人民法院在审理上诉、抗诉案件时,可以选择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开庭。
对于没有提出上诉或者对其判决提出抗诉的第一审被告人,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应当参加法庭调查,并有权参加法庭辩论。
对于只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出上诉的情况,第一审刑事部分的判决在上诉期满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对于第一审刑事被告人同时也是第二审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情况,在第二审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审结前,可以暂缓执行监禁刑罚。
人民法院在审判上诉和抗诉案件时,由三至五名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第二审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上诉、抗诉案件时,可以选择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1. 经过审理后,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原判决对事实的认定和法律的适用是正确的,量刑也是合适的,且上诉或抗诉的理由不能成立的情况下,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抗诉,维持原判。
2. 如果二审法院认为一审量刑过轻,但受到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而无法加刑的情况下,应当作出维持原判的裁定。
1. 如果原判决对事实的认定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情况下,应当改判。
2. 如果原判决对事实的认定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在查清事实后进行改判。
1. 对于一审判决中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情况,除非第二审人民法院通过自行调查核实或通知原审人民法院补充材料即可将事实查清,直接改判,一般情况下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
2. 如果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一审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违反了有关公开审判、回避制度、剥夺或限制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审判组织的合法性以及其他违反法律规定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诉讼程序,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刑事二审程序应当遵循全面审理和上诉不加刑等原则进行审查。对于一审判决的内容、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应当进行重点审理。如果判决是正确的,应当予以维持;如果判决是错误的,应当予以纠正。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您可以在手心律师网上进行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公开庭审的视频直播合法性以及法律依据。根据相关法律文件,公开庭审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助推司法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并接受监督。其法律依据包括《民事诉讼法》、《宪法》等。公开审判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增强司法公正和提高办案质量。
民事诉讼一审未开庭直接二审是否合法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直接进行二审是违反程序的。民事诉讼二审流程包括立案、开庭、当事人的履行义务和申请再审等环节。二审法院对上诉或抗诉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当事人陈述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矛盾认定标准。一方面,需慎重采用当事人的陈述,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需与其他证据相互补充。另一方面,不应夸大或弱化当事人的陈述效力,法官不应仅凭当事人陈述的前后矛盾等情况直接判断案件事实真伪。同时,法官在庭审中的
我国民事诉讼中一、二审案件的合议庭审理要求。对于一审案件,如案件事实清楚、简单、标的额不大,可采用简易程序审理。二审案件必须组成合议庭审理,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不开庭审理,如上诉请求不成立、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