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 > 刑事自诉案件的适用范围及范围界限

刑事自诉案件的适用范围及范围界限

时间:2023-12-12 浏览:5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9067

  一、行政诉讼中的证人和鉴定人概念

  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或接受询问是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证人提供证言,鉴定人就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接受诉讼当事人、法庭的询问,有利于法庭查清案件事实。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或接受询问是诉讼法律上的一项义务,亦是对国家的义务。遵循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证人、鉴定人履行作证或接受询问的义务应与其享有的权利相适应。证人、鉴定人出庭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甚至涉及到他们的亲属。证人、鉴定人及其亲属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能否得到保障,直接影响到证人、鉴定人是否出庭作证、接受询问的积极性,同时,还会影响到其他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或接受询问。因此,证人、鉴定人在进入诉讼之后,应得到特殊的保护。

  《行政诉讼法》第49条第(六)项规定,对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诉讼参与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进行打击报复的,可以根据情节严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仅此一项规定不能充分体现全面保护证人的合法权益的原则。应在此保护范围上,不仅要保护证人、鉴定人的身体权不受侵犯,而且要保护证人、鉴定人的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以及相关财产权益不收侵犯;在保护对象上,不仅要保护证人、鉴定人本人,而且要保护证人、鉴定人的亲属,如父母、子女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因此,法院亦应对证人、鉴定人的近亲属的姓名、住址等情况进行保密。

  实践中,一些基层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人员,由于对证人、鉴定人的住址和联系方式没有采取保密措施,客观上为当事人骚扰或者打击证人等提供了便利,这是应当引起注意的。

  二、行政诉讼鉴定人和证人的区别

  鉴定人和证人有以下区别,主要表现在:

  (1)在资格要件上,鉴定人有严格的资格要求,必须具备相关的专门这是和技能,而证人的资格要件正如前所述,只要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正确表达的能力,即使证人有生理缺陷或者年幼,均可出庭作证;

  (2)在可否代替上,证人是就其亲身感受的案件事实向法庭作证的人,因此证人的基本特征就在于证人的不可替代性,证人是由案件事实本身决定的,既不能由法院只排或聘任,已不能随意替换,而鉴定人并非由案件事实所决定,其从事鉴定活动是受法院指派或派遣,因此,鉴定人是可以替换的;

  (3)在能否回避上,证人不得以与案件处理之间的厉害关系而申请回避,儿鉴定人必须执行回避的规定;

  (4)在询问规则上,对证人的询问遵循个别和隔离的原则,证人不能了解案情,不能询问,而鉴定人可以询问证人了解案情,对疑难复杂情况,可以询问多个证人了解案情,对疑难复杂情况,可以由多个鉴定人相互商量形成最终的鉴定结论;

  (5)在发表意见上,证人只能就其所知悉的案件事实陈述意见,而不能发表自己根据这些事实得出的结论和意见。

  (6)在出庭义务上,证人出庭作证是一项普遍性的诉讼义务,一般不能拒绝,而鉴定人有正当的理由,可以拒绝接受法庭的指派或聘请,可以不出庭接受质证而只提供书面鉴定意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确认干部身份

    干部身份的确认问题。干部身份在中国仍然存在并涉及到职称认定、工龄审核等方面。干部身份的确认涉及不同情况,包括统招的中专生、大专生和本科生,以及非统招类的毕业生等。要明确身份需要办理相应的手续,例如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干部吸收和录用手续等。此外,买断工

  • 协商解决

    解决纠纷的四种途径:协商解决、调解解决、仲裁解决和诉讼解决。其中,协商和调解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力,而仲裁和诉讼则具有。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同时,提到了相关法律条款作为参考。

  • 书记员的司法行政地位

    书记员在我国司法体系中的行政地位和法律定位。书记员是人民法院的行政工作人员,负责法庭审理记录等审判辅助事务,其职责受到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担任书记员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包括国籍、拥护宪法、年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等。同时,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曾被开除

  • 法庭上的录音合法性问题

    法庭录音的合法性问题,指出在我国一般情况下法庭不公开录音,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案件不公开审理时录音不合法。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如哄闹、冲击法庭、侮辱司法工作人员等,并强调了对这些行为的处罚措施。

  • 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
  •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
  • 民事经济追溯期限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