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第142条的规定,法定不起诉是指犯罪嫌疑人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之一,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的不起诉决定。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1款规定,当犯罪嫌疑人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时,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法定不起诉是根据法律规定应当不起诉的情形,人民检察院在遇到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时,只能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没有自由裁量的余地。
酌定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轻微,根据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案件,可以作出的不起诉决定。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根据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酌定不起诉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犯罪嫌疑人的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已经构成犯罪;二是犯罪行为情节轻微,根据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
存疑不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经过补充侦查的案件,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情况,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的规定,对于经过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自然人可以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且是直接故意。行为人主观上还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能构成本罪。在不同的信用卡诈骗行为中,行为人的犯罪故意也有所不同。例如,使用伪造的信用卡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时,行为人必须明知是伪造或者作废的信用卡,否则不能构成本罪。在信用卡透支的情况下,区分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也应当从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来分析,如果行为人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则是恶意透支;反之,则是善意透支。
刑事案件起诉书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起诉书的主要部分如首部、犯罪事实和证据、结论和附项等。文章还介绍了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意义和权力以及刑事案件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起诉书副本、通知相关人员和公开审判等流程。
刑事案件在公诉科中如何变更强制措施以及提起公诉的条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公诉科负责审查并决定是否提起公诉。提起公诉的条件包括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凿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的独立诉讼地位及其诉讼权利与义务。被害人享有控告、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等权利,并需履行相应义务。如认为公安、检察机关对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不立案、不起诉,被害人可要求法律监督。被害人既可以向检察院申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一、根据法律的规定,要是盗窃罪的犯罪分子能够积极退赃的话,一般会作为酌定的量刑情节,可能对其从轻处罚。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情节轻微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必要时,由有关部门予以行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