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证据 > 证据收集 > 刑事被害人陈述的证据审查重要性

刑事被害人陈述的证据审查重要性

时间:2024-04-25 浏览:4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19684

被害人陈述作为刑事诉讼证据的审查

1、被害人陈述的收集规则

人民法院在审查被害人的陈述时,应当首先审查这些证据的收集是否遵循了一定的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对于被害人陈述来说,它是公、检、法三机关收集证据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对于被害人向上述三机关进行控告时都应予以接受。无论是口头或书面的陈述都应予以接受,不允许推脱不理。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应当移送到有关主管机关处理,对于接受口头控告、检举的人,应制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控告人、检举人签名或盖章。

(2) 对于被害人所提出的控告,接受控告的人员应告知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之规定,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告知被害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之规定对其报案和控告是其拥有的权利。鼓励被害人针对案件情况做出陈述,但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不得夸大与缩小,更不得捏造、伪造证据陷害他人。

(3) 是否遵循了严禁以威逼、利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的规则,是否保证了被害人客观充分陈述的条件。这是收集刑事诉讼证据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结合被害人陈述的特点,在收集时应注意既不能利用被害人主动控告、急于惩罚犯罪的心理对其进行"诱导",也不能在被害人对诉讼持消极被动态度,不愿积极配合时而急于求成,对他施加压力,从他口中硬掏"材料"。

(4) 询问被害人是否遵循了应分别进行的规则。这一规则与收集证人证言相同,当一案有数个被害人时,应分别地进行询问,以免他们互相"统一口径",人为地形成"异口同声"。询问的地点既可以在被害人住处或单位,也可以在司法机关。有的案件在审判之前或不应公开审理的,还要注意为被害人保密。

(5) 是否遵循了征得本人同意非强制的规则。为了确定被害人的身体特征、伤势或生理状态,可以对其进行人身检查,但应当征得本人同意,不得强制进行。这一规则也适用于被告人,但对被告人有强制性。

(6) 是否遵循了保障被害人诉讼权利充分行使的规则。被害人除有控诉权外,对不予起诉的决定有申诉权;在法庭审理中还有向被告人、证人发问和参加辩论的权利、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在收集被害人陈述时,应当保障被害人这些权利的充分行使,不得剥夺或限制。

2、被害人陈述的内容审查

从被害人陈述的内容来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事实是否为被害人亲眼目睹、听到的或直接感受到的。如果是被害人亲眼目睹或直接感受,应查明被害人当时神志状态是否能够清楚、正确地表达,能否明了是侵害人所为;如果被害人听到的,即应当查清所传来的是否与此案有相关联,是否真实、合法。

(2) 前后是否一致,有无出现前言不达后语。是否有相互矛盾之处,对所陈述的犯罪时间、地点、情节、目的、手段及其它特征,是否一致,是否有违悖逻辑、有悖情理的地方。当被害人陈述与被告人辩解有重大出入,又缺乏证人证言和物证等证据时,首先应进一步收集其他证据进行核实。

(3) 当被害人陈述与物证、书证、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有重大出入时,除考虑重新或补充鉴定、重新或补充勘验检查,继续收集新的物证、书证外,还可以分析被害人陈述的环境、心理状态以及多次陈述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度,以判明是否有虚假陈述的成分。

3、被害人陈述的证明力

被害人陈述作为刑事诉讼证据具有一定的证明力,但也有其局限性。在运用被害人陈述作为证据时,应避免孤立使用,而是应与其他直接证据或间接证据相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证据体系,以增强案件事实真相的准确可靠性。被害人陈述的证明力只有在一个案件的证据系统中才能得到正确发挥,在与其他证据互为补充、互为限制的关系中,才能避免被害人陈述的局限性。

因此,在研究被害人陈述时,应深入地研究其特点和规则,结合其他证据进行分析和判断,以确保对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执法水平的提高。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被告人对批捕有异议的法律途径

    被告人在公诉案件中对批捕有异议时的法律途径。被告人可通过提供证据、辩论和最后陈述来维护自身权益。法律保障这些权利,以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性。通过运用这些途径,被告人能有效为自己辩护。

  • 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范围

    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范围,其主要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严重危害社会的案件,以及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和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案件。技术侦查措施包括电子侦听、电话监听等秘密的专门技术手段,其主体、适用范围、程序与期限等已在相关法律中明

  •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性质

    行政诉讼中证据的性质及其分类。包括书证书证、物证、视听材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以及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这些证据在行政诉讼中被广泛运用,以证明案件事实和解决行政争议。法院在审查证据时需客观对待,综合研究审查,以确定是否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 刑事案发后和嫌疑人录音的法律地位

    刑事案发后与嫌疑人的录音在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录音能否作为证据需考虑其与案件的关联性、取证的合法性等因素。若录音合法、关联性强且真实充分,可作为证据;若存在非法手段或关联不强,则可能被排除。

  • 刑事案件上二审的流程
  • 轻微伤证据不足的处理方式
  • 个人放高利贷是否构成犯罪罪名
刑事证据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