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裁判一旦生效,即具有既判力。无视既判力而随意重开审判将严重损害法的安定性,进而法律难以发挥其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维护法的安定性是确保程序正义的前提。然而,我们也不能绝对化既判力原则,而忽视重大事实错误。这反映了法的确定性与法的真实性之间的尖锐矛盾。在神明裁判的年代,人们对神的裁判充满信任,且认为神的裁判是不可置疑的。因此,在神明裁判时代实行一审终审制。在这种诉讼制度中,刑事裁判的真实性直接依赖于刑事裁判的确定性,既判之事实被视为真实,真实性与确定性完全统一。只要是确定的判决,就是真实的判决,因而是不可更改的。
再审程序作为一种特殊救济程序,其主要目的是纠正事实错误,而法律错误则由非常上诉程序解决。一般情况下,纠正事实错误仅发生在有利于被告的再审中。由于再审程序是既判力原则的例外,因此对作为再审理由的新事实的选择标准有严格的限制。对于再审理由,其利弊需要进行分析和权衡。
作为再审理由的新事实的成立条件需要考虑明确性和崭新性两方面的要求。明确性要求新事实必须清晰明确,没有任何模糊之处。崭新性要求新事实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是未知的,且具有重要的证明价值。对于新事实的成立条件,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
如何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的流程。当事人对不服的民事判决、裁定可向检察机关申诉,检察院将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如立案则对法院民事审判活动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抗诉。符合抗诉条件的案件将提请上一级检察院抗诉,最终法院将开庭审理。
人民检察院对看守所进行事故监督的相关情形,包括被监管人非正常死亡、伤残、脱逃等事故。同时,也介绍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接受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时的注意事项,包括依法处理、紧急措施、记录成笔录等要求,以及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
检察院对不同情形下复议复核期限的确定。对于不予立案决定的复核,期限为收到申请后的三十日内。对于没收保证金和罚款决定的刑事复议复核,公安机关应在七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对于案情重大复杂的情况,经负责人批准可延长复核期限,但不得超过三十日。
公安刑事立案复核的程序。复议申请适用范围包括驳回申请回避、没收保证金决定、不予立案决定等的相关人员。复核申请适用于对公安机关作出的刑事复议决定不服的情况。申请刑事复议可以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提出,而刑事复核必须为书面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