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危害国防利益罪 > 扰乱单位秩序的法律处罚依据

扰乱单位秩序的法律处罚依据

时间:2023-12-23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20612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一、客体要件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客体是战时宣传舆论秩序。战时激发官兵的斗志,保持部队高昂的士气,是夺取作战胜利的重要条件,也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战时造谣惑众、扰乱军心的行为,背离国防法规定的公民国防义务和我国政治工作基本原则,挫伤军队士气,严重妨害作战,危害国防利益。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军人。

二、客观要件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

所谓造谣惑众,是指编造、捏造根本不存在的事实或者故意歪曲夸大事实真相而在军中散布的行为。所谓扰乱军心,是指使军人受到迷惑、蒙骗,不知事实真相而产生怯战、厌战、恐怖情绪,搅乱军人心理,使其心神不宁,斗志涣散,严重影响部队命令、行动的执行。例如夸大敌方兵力或武器装备性能,编造敌军境援事实,捏造我方失利、伤亡惨重及军需物资困难,散布我方部队不协调行动或拒不执行命令的谣言,极力夸大敌方武器的战斗力、杀伤力,贬低我方武器性能,吹捧敌方领袖,贬抑我军首长,喧染战争残酷等行为,都可以构成本罪。扰乱军心是本罪的结果和目的。

行为人可以通过自己捏造并散布谣言,明知为谣言仍加以扩散,利用传话、喊话、口号、演讲、报告、电视、电影、录像等公然散布谣言,采用书信、传单、标语、书籍、抄本等散布谣言等方式来犯罪。只要内容属于捏造,并在战时针对了不特定的军人予以扩散,就可以构成本罪。行为人基于间谍、投敌叛变、武装叛乱、武装暴乱、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等犯罪的故意,捏造谣言,蛊惑、扰乱军心的,应依牵连犯按一重罪治罪科刑。

三、主体要件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主体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四、主观要件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所说的都是假的,会扰乱军心、瓦解斗志,仍加以宣扬、扩散。其动机可以是怯战、厌战,通过造谣惑众来达到躲避战斗的目的;也可以是因受到批评、处分,或未能评功受奖,通过造谣惑众来泄愤、报复。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认定

一、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 是否实施了捏造事实的行为。如果没有捏造事实,而是散布有关我方不利的真实情况,即使扰乱了军心,也不能以本罪论处。如果所散布的是有关军事机密,如我军的伤亡人数、战役失利等情况,构成犯罪,应以故意(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军人则以故意(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论处。
  2. 是否针对军人散布。虽有捏造事实行为,但仅在几个亲朋好友之间扩散,为显示自己消息灵通,实际也没宣扬、传播到军队的,则不应以本罪论处。
  3. 是否在战时捏造并扩散。不在战时而在平时,虽然捏造了一些事实,如编造军队首长偏私爱私,在转业安置、入党提干、提职调资等方面违法乱纪,造成人心浮动、军心不稳的,由于其与作战利益无关,亦不能以本罪论处。
  4. 所造谣言内容是否足以扰乱军心。

二、区分本罪与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的界限

两者在主观上都出于故意,在客观方面都有在战时向他人提供虚假事实的行为,区别在于:

  1. 所涉及的内容不完全相同。本罪所捏造的事实既可以是有关敌人的情况,又可以是有关我方的情况;而后者行为只能是敌方的虚假情况。
  2. 所扩散的对象不同。本罪所针对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军人;而后者一般则是向特定的武装部队机关、首长或专门收集情报的人员提供。
  3. 对结果的要求不同。本罪属行为犯,行为人一实施造谣惑众行为,只要足以扰乱军心,即可构成本罪且为既遂;而后者为结果犯,只有提供虚假敌情的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实际后果才可构成其罪。行为人捏造虚假敌情既向武装部队提供,又向不特定人加以扩散而扰乱军心的,宜以牵连犯从一重罪论处,而不实行两罪并罚。

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处罚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危害国防安全方面的犯罪

    妨害军事行动罪和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的相关内容。前者指行为人通过暴力手段阻碍军人执行职务或武装部队军事行动的行为,后者指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或军事通信的行为。两种犯罪行为均严重危害国防安全,必须依法严惩。文章还介绍了相关刑法规定和处罚

  • 故意提供不合格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罪的刑罚规定

    故意提供不合格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罪的刑罚规定,以及相关的构成要件。该罪行包括故意向武装部队提供不合格的武器装备和军事设施的行为。犯本罪的个人或单位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情节严重或特别严重的将面临加重处罚。文章详细阐述了构成该罪行的客观要件和客体要件,

  • 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与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的区别

    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与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的区别。两者在主观故意、客观行为、时间要求以及与窝藏罪的区别上存在明显差异。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旨在窝藏逃离部队军人,而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则是为了利用逃离军人的劳动力。此外,两者在犯罪构成要件、时间要求和侵

  • 聚众冲击军事禁区罪构成要件

    聚众冲击军事禁区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和客体要件。客观要件包括聚众冲击军事禁区、严重扰乱军事禁区秩序等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需是聚众扰乱活动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行为人明知是军事禁区仍故意冲击;客体是

  • 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
  • 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构成要件
  • 存款准备金率的定义和作用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