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采取"定型化赔偿"的原因
残疾赔偿金作为对丧失劳动能力所造成的损害的填补,本应根据受害人的个体素质、工作能力、教育程度等主观因素来估测其在具备完整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未来可能获得的收入,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然而,这种预测缺乏客观标准,且存在许多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当事人很难达成一致的认识,不利于纠纷的解决。1.2 计算标准的变化
1.2.1 舍弃了原先采用的当地居民基本生活费标准,改为采用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这更有利于保护残疾受害人。
1.2.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根据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除以平均负担系数计算出的个人平均收入。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被调查的城镇家庭居民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平均负担系数是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
1.2.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指根据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除以平均负担系数计算出的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
1.2.4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一个客观的标准。政府统计部门会在每个统计年度结束后的一定时间公布各地区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其中就包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以上是关于民事诉讼中伤残赔偿金的法律知识。民事诉讼案件中是有伤残赔偿金的。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律师。
残疾赔偿金不属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并详细解释了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附带民事诉讼必须在刑事诉讼成立的前提下进行,且被害人遭受的物质损失需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此外,残疾赔偿金不属于物质损失的范畴,因此不属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
刑事案件二审中代理词的撰写,包括被害人赔偿请求的法律依据、精神抚慰金的诉讼要求、附带民事诉讼中死亡赔偿金和残疾赔偿费的申请、被上诉人量刑过轻的问题、未得到受害人及亲属谅解的情况以及代理人的请求。希望二审法院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被害人及其亲属的利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范围和标准,包括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以及精神损害赔偿金。赔偿金额视具体案情和受害者损失而定。同时,介绍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反诉的相关条件和规定。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伤残赔偿金的问题。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受害者是否可以获得伤残赔偿金与其是否残疾直接相关。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哪些主体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包括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公民、企业、事业单位等,以及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提出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