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赔偿义务机关收到赔偿申请后,必须在两个月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如果决定赔偿,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在决定作出后的十日内向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款项。
赔偿义务机关作出赔偿决定后,应当制作赔偿决定书,并在决定作出之日起十日内将赔偿决定书送达给赔偿请求人。
如果赔偿义务机关决定不予赔偿,必须在决定作出后的十日内向赔偿请求人发出书面通知,并说明不予赔偿的理由。
赔偿委员会收到赔偿申请后,应当在三个月内作出决定。如果案件属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赔偿委员会可以经过本院院长批准,延长三个月的决定时限。
如果赔偿请求人向公安机关提出赔偿请求,应当由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受理。
赔偿请求人在提出赔偿请求时,必须递交申请书。申请书应当包括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具体要求、事实根据和理由,以及申请的日期。
如果赔偿请求人无法书写申请书,可以委托他人代为书写,或者口头提出申请,由赔偿义务机关记录在笔录中。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国家赔偿案件程序的规定》。根据规定,赔偿委员会可以组织赔偿义务机关与赔偿请求人就赔偿方式、赔偿项目和赔偿数额进行协商。
实践中,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之间可以通过协商解决赔偿争议,或者在赔偿委员会的组织下进行协商。特别是对于难以查清损害事实的案件,通过协商解决赔偿争议可以提高办案效率,为双方提供平等对话和友好商谈的机会,有利于社会稳定。
以上是关于申请国家赔偿的支付时限、受理程序和审理程序的相关法律知识。希望读者们通过本文对国家赔偿有更清晰的了解。如果有更多法律疑问,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的律师将免费为您解答。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旨在推动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司法公正。检察人员在办案过程中需承担司法责任,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对于被告人无罪等情形将启动问责程序。同时推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检察官必须亲自办案,并实行
行政赔偿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区别。行政赔偿诉讼要求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并得到国家赔偿,而行政诉讼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撤销。两者的区别还包括法律依据、审查对象、监督对象等方面的不同。行政赔偿诉讼可进行调解,强调赔偿请求人和义务机关提供证据;行政诉讼不适用调
法定代理人在行政诉讼中的角色及其相关问题。法定代理人通常适用于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等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原告和第三人,但不适用于被告行政机关。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基于法律规定的监护关系,与当事人意愿无关。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活
行政复议后的行政赔偿程序,包括赔偿义务机关的职责、赔偿请求人的权利、申请赔偿的要求、赔偿义务机关的赔偿期限和责任追究。赔偿请求人可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申请,也可以同时在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时提出。赔偿义务机关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依法给予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