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证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时间:2024-12-18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伪证罪的立案标准
一、伪证罪的定义
根据《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和渎职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第九条规定,伪证罪是指在侦查、审判过程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有意图陷害他人或为他人隐匿罪证,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或者是国家工作人员为严重经济犯罪分子销毁、隐匿罪证、制造伪证的行为。
二、伪证罪的立案标准
根据上述规定,当伪证行为具备以下情形之一时,应予立案:1. 伪证行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轻罪重判;2. 伪证行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或重罪轻判;3. 伪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4.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经济犯罪分子销毁罪证或者制造伪证;5. 由于伪证行为,致使他人自杀或精神失常;6. 伪证行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三、立案标准的解释
1. 伪证行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轻罪重判的:指伪证行为的结果可能导致他人被错误定罪或受到不当刑事处罚,严重损害了其合法权益。2. 伪证行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或重罪轻判的:指伪证行为的结果可能导致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或减轻刑罚,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3. 伪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的:指伪证行为导致案件审理过程中出现冤案、假案或错案,严重损害了司法公正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4.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经济犯罪分子销毁罪证或者制造伪证的: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特权,为经济犯罪分子销毁犯罪证据或制造虚假证据,严重破坏了法治原则和社会公平正义。5. 由于伪证行为,致使他人自杀或精神失常的:指伪证行为的后果导致他人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包括自杀、精神失常等,严重侵害了个人身心健康和人权。6. 伪证行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指伪证行为可能导致其他严重不良后果,如社会公共秩序混乱、社会信任受损等,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四、结论
根据上述立案标准,当伪证行为符合其中任何一种情形时,检察机关应依法立案追究相应的伪证罪行,以维护社会公正、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的原则。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贪污罪形式的分类
贪污罪的分类。包括侵吞财物、窃取财物、骗取财物和其他方法等多种形式的贪污行为。其他方法还包括内外勾结、公款私存、利用回扣和合同非法占有公款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间接贪污和占有应交单位的劳务收入等形式的贪污行为,以及利用新技术手段进行贪污的行为。
-
五年后再犯赌博罪是否属于累犯
五年后再犯赌博罪是否属于累犯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属于累犯。对于赌博罪,如果符合聚众赌博的立案追诉标准,应当以营利为目的并被追究刑事责任。用作赌注的款物、
-
福利院虐待儿童老人的法律处罚
福利院虐待儿童老人的法律处罚和福利院领养孩子的手续。对于虐待行为,根据相关法律,福利院若虐待儿童老人且情节严重,其主要领导者和直接责任人员将受到刑事处罚。领养孩子方面,收养人需提交一系列证件和证明,包括护照、海外居住证明等,并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
-
挪用公款罪中营利性活动的认定
挪用公款罪中营利性活动的认定。根据相关法律解释,挪用公款用于营利活动包括存入银行、集资、购买股票等行为。不同挪用情况有不同的认定标准,涉及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非法活动等。明确区分不同情况有助于对挪用公款罪进行恰当的法律处理。
-
传销被骗的钱讨要方法
-
认定犯罪成立的要件
-
故意杀死警犬的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