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法 > 交通法规 > 醉驾刑事拘留的决定权属于哪个部门?

醉驾刑事拘留的决定权属于哪个部门?

时间:2024-03-11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21359

醉驾刑事拘留的决定部门及相关知识

一、刑事拘留的决定部门

根据法律规定,涉嫌危险驾驶罪的醉酒驾驶机动车行为,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正在犯罪或者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情况,公安机关将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在执行拘留后,公安机关应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二、醉酒驾驶的处罚标准

根据法律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将受到以下处罚:- 驾驶证将被暂扣六个月,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若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将被处以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将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若驾驶的是营运机动车,处罚将更为严厉:-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将被处以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在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行为将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终生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若饮酒后或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并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三、醉酒驾驶的危害

酒后驾车是指在饮酒后8小时内或者醉酒后24小时内驾驶车辆的行为。统计数据显示,酒后驾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5倍,30%的道路交通事故是由酒后驾车或醉酒驾车引起的。在驾驶员死亡档案中,有59%与酒后驾车有关。这些数据警示我们,酒后驾车对交通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不仅危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也对社会造成了伤害。因此,民警提醒广大司机朋友们,要适度饮酒,不要过量。以下是酒后驾车事故多发的原因:1. 酒精的麻痹作用使驾驶员行动笨拙,反应迟钝,操作能力降低,无法有效操纵车辆。2. 酒后注意力分散,判断能力降低。酒后人对光、声的反应时间延长,导致无法准确判断安全距离和行车速度,不能正确接收和处理路面上的交通信息。3. 酒后视野减小,视像不稳,色觉功能下降,难以发现和领会交通信号、交通标志标线,对视野边缘的危险隐患难以察觉。4. 喝酒后,很多人认为自己只喝了少量酒或者自我感觉良好,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酒精刺激下,人的情绪容易冲动,胆量增大,自我评估过高,冒险倾向增强,对周围人的劝告不予理睬,常常做出超出自身能力的行为。5. 酒后容易犯困、疲劳和打盹,甚至进入睡眠状态。根据法律规定,涉嫌危险驾驶罪的醉酒驾驶机动车行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上是关于醉驾刑事拘留的决定部门及相关知识的介绍。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咨询,欢迎向手心律师网的律师咨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处理刑事拘留37天证据不足的方法

    刑事拘留37天证据不足的处理方法。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证据不足的情况,应立即释放被拘留人或者提请审查批准。同时,根据案件情况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措施,期限有明确规定。对于有犯罪事实并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根据逮捕必要性依法逮

  • 醉驾刑拘最短好多天

    醉驾被刑事拘留的最短期限和最长时限。公安机关对于醉驾嫌疑人可以进行先行拘留,拘留期限由多个因素决定,包括是否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等。一般情况下,拘留期限最长为14日,特殊情况下可能延长至37日。醉驾嫌疑人被拘留后,如不需要逮捕,应尽快释放;如

  • 监视居住期间的刑事拘留规定

    监视居住期间的刑事拘留规定。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违反规定且情节严重时可被拘留。被监视居住的人需遵守多项规定,如不得擅自离开住所、限制通信会客等,并需及时到案、不干扰证人作证等。若违反规定情节严重,可被逮捕拘留。

  • 违法刑事拘留的人身自由赔偿金计算时间

    本文探讨的是违法刑事拘留的人身自由赔偿金计算时间及相关规定。依据我国相关法律,受害人从被违法拘留当日开始计算人身自由损害赔偿金。具体情形包括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判决宣告无罪等。每日赔偿金根据国家上年度

  • 警察抓捕嫌犯后的羁押措施:看守所与拘留所的区别
  • 经济犯罪的刑期判定
  • 刑事拘留多久后提请批捕
交通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