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事赔偿责任:当员工泄露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损失时,侵权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2. 刑事责任:如果员工泄露商业秘密造成权利人重大损失,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是可能的刑事责任:
(1)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或单独处罚金;给权利人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明知或应知上述行为,仍获取、使用或披露他人商业秘密的,可能被定罪为侵犯商业秘密罪。
3. 行政责任:权利人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泄露商业秘密的行为,相关部门将根据泄露秘密的情况对侵权人进行罚款等处罚。
1. 民法救济:若员工与公司签订了保密协议,当员工违反保密条款构成违约时,公司可以根据合同约定要求员工赔偿损失,通过商事仲裁或诉讼等方式实施民事救济。
2. 刑法救济:如果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严重且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公司可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或向公安机关控告,要求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并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3. 行政法救济: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相关规定,若公司认为商业秘密受到侵害,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查处侵权行为。公司也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调解请求或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损害赔偿。
4. 劳动法救济:公司若发现员工违反保护商业秘密的规章制度,违反劳动合同中的保密条款、保密合同或竞业禁止合同约定,给公司造成损失,可根据劳动法规定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员工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如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可在法定期限内向法院起诉。
以上是员工泄露商业秘密的法律责任及企业维权途径的介绍,企业可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需进一步咨询,请咨询专业律师。
保密协议的相关内容。协议涉及保护甲方的秘密信息,包括技术信息、专有技术、经营信息等,乙方承担保密义务。协议规定了保密期限、保密费的数额及支付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双方签字后协议生效,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会员招募协议的细节,规定了甲、乙双方在会员招募工作中的权利与义务。乙方需保守甲方商业秘密,违约需承担责任。乙方按招募会员收费金额的一定比例抽取佣金,并在甲方收到全额款项后支付。双方发生争议应协商,如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乙双方关于保密协议的条款内容,明确了乙方在任职期间和离职后一段时间内的保密事项与职责。协议涉及商业秘密的内容包括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乙方需遵守保密规章和制度,不得泄露或传播甲方及第三方的商业秘密。保密期限至商业秘密公开时止,乙方离职后仍需承担保密
甲方(企业)和乙方(员工)之间的保密协议。协议规定了乙方在任职期间及离职后应保守甲方的数据资料秘密和其他商业秘密,包括物质技术条件、业务信息等内容。乙方必须遵守甲方的保密规章,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不得泄露这些秘密。保密期限自协议签署之日起至双方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