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是指在发生重大海损事故时,对事故负有责任的船舶所有人、救助人或其他人对海事赔偿请求人的赔偿请求依法申请限制在一定额度内的法律制度。这一制度是海商法中特有的赔偿制度。
根据我国《海商法》的规定,适用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船舶是指该法所规定的总吨位在300吨以上的船舶。总吨位不满300吨的船舶、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之间的运输的船舶以及从事沿海作业的船舶,其赔偿限额需经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指导,并在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与承运人的责任限制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同:
承运人的责任限制是指针对某件或某单位货物的最高赔偿额,或对每位旅客或每件行李的最高赔偿额。而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是指责任限制主体针对某次事故引起的全部赔偿请求的最高赔偿限额。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与承运人的责任限制在限制数额方面也存在差异。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与承运人的责任限制在责任限制丧失的条件上也有所不同。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与承运人的责任限制在使用情况上也存在差异。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主体包括:
船舶所有人包括船舶承租人和船舶经营人。
救助人指在海事事故中进行救援行动的人。
根据替代责任原则,船舶所有人及救助人的雇佣人引起的责任最终由船舶所有人承担。
对海事赔偿请求承担责任的责任保险人可以根据本章规定限制赔偿责任,并享受相同的赔偿责任限额。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权利并非无条件享有。如果能够证明赔偿请求的损失是由责任人的故意或者明知可能造成损失而轻率地作为或者不作为所引起的,责任人将无权请求责任限制。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油油品销售中心所拥有的“闽海油3”轮在航行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随后由多方参与救助的过程。事故中,船员首先发现火花并向大副报告,之后发生爆炸并弃船。随后,钦州港务局、消防支队以及救助指挥小组等参与救助,但由于火势过大和设备限制,救助
共同海损的定义、表现形式、共同海损行为及成立条件。共同海损是指在海上航程中,遭遇共同危险时采取的有意、合理措施导致的特殊牺牲和费用,由各受益方按比例分摊。表现形式包括牺牲和费用,成立条件要求海上危险是共同的、真实的,采取措施是有意的、合理的、有效的,
“无效果、无报酬”原则在海难救助中的适用。这一原则要求救助行为必须取得实际效果,救助人才能请求报酬。该原则包含直接效果、间接效果和无形效果三种情况。在确定救助报酬时,应综合考虑各种效果,确保救助人的权益得到合理保障。
江苏省推行船舶污染责任保险的背景和主要工作。江苏省作为水运大省,船舶污染风险较高。为保护水域环境,江苏保监局协调相关部门研究建立船舶污染保险机制,通过深入调研、争取政府支持和部门协作,推出了船舶污染责任保险。该保险涵盖了油污染损害、化学品污染损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