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1)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2)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3)劳动者不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4)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5)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
二、经济补偿金的标准
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在以上五种情形下,可以解除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并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
此外,在上述第二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
三、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给予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1)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2)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3)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4)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5)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6)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例外情形:生活补助费
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但凡属国有企业职工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以及全民所有制企业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在劳动合同终止以后,仍应执行有关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规定。
例如在《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暂行规定》废止前,国营企业录用的职工,劳动合同期满后与企业终止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应计发劳动者至《规定》废止前工作年限的生活补助费,最多不超过12个月。
五、相关链接:失业救济金与经济补偿金可以同时获得
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对符合规定的劳动者应支付经济补偿金,不能因为劳动者领取了失业救济金而拒付或克扣经济补偿金,失业保险机构也不得以劳动者领取了经济补偿金为由,停发或者减少发失业救济金
编辑推荐:
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
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
公司裁员赔偿标准的内容。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公司裁员时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根据劳动者在公司工作的年限确定。详细列举了各种情形下公司需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包括解除劳动合同、协商解除等。对于劳动者月工资高于所在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情况
未签劳动合同离职是否可以要求双倍工资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离职后可要求支付双倍工资。同时,员工若同时签订两份劳动合同,将面临公司终止劳动合同的风险以及可能的经济损失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的劳动合同解除规定。劳动者可在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后解除劳动合同,或在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时立即解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也可协商一致解除。对于非过错解雇和经济性裁员,用人单位需提前通知并支付补偿。涉及违法行为的解雇,用人
延长医疗期后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指出用人单位在医疗期内解雇劳动者需要支付双倍经济补偿。同时,用人单位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如劳动者患职业病、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等。此外,还详细阐述了工伤医疗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及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