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广告是指广告内容虚假或容易引人误解。具体而言,一方面指商品宣传内容与实际质量不符,另一方面指宣传可能使受众对商品真实情况产生错误联想,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这类广告往往夸大失实、语意模糊,令人误解。
虚假广告行为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作为是指故意发布虚假广告;不作为是指广告发布者有义务说明或警告,但未履行。
1. 虚假广告的主体: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根据《广告法》规定,从事广告活动的主体应当遵守法律。
2. 广告宣传过程:虚假广告必须发生在对商品或服务的商业性宣传过程中,以区分其与其他虚假陈述行为。
3. 欺骗性:虚假广告应具有虚伪不实和引人误解的特点。虚伪不实主要从广告的客观内容和表现形式角度判断,引人误解主要从广告的宣传效果和结果上作出判别。
4. 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虚假广告可能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破坏市场竞争秩序。
1. 夸大失实的广告:夸大产品质量、性能、用途等,与事实不符。
2. 语言模糊,令人误解的广告:通过措辞技巧使消费者对真实情况产生误解。
3. 不公正的广告:诽谤、诋毁竞争对手来宣传自己产品。
4. 消息虚假的广告:所宣传的商品或服务根本不存在。
1. 谎称商品达到国家质量标准。
2. 谎称获得奖项或夸大获奖级别。
3. 谎称获得政府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
4. 谎称使用优质原材料制成的商品。
5. 谎称取得专利申请或专利证书。
6. 谎称性能优质的商品。
7. 谎称商品具有多种用途。
8. 谎称首次生产的失效商品。
9. 谎称国家定点生产的未定点生产商品。
10. 谎称原产地以误导消费者。
11. 谎称非进口商品为进口商品。
12. 谎称先进技术设备生产的非先进技术商品。
13. 谎称最低价格或大幅度降价的商品。
14. 弄虚作假的交易资料。
综上所述,虚假广告的认定标准基于现行法律法规,包括《广告法》等相关规定。然而,由于虚假广告形式多样,相关法律难以全面涵盖。因此,执法机构可以依据一般法律界定,明确虚假广告的认定标准,并依法打击虚假广告行为。
如果遇到商家利用虚假信息宣传销售与事实不符的商品,大家可以向投诉部门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为其他消费者免受欺骗。
明星代言产品的法律责任问题。明星在代言时应尽注意义务,包括要求产品合格证明等。代言广告可能具有欺骗性,明星不会实际使用并见到效果再拍摄广告。夸大效果和虚假宣传是常见问题。律师提醒消费者应关注产品本身性能与质量,审慎选择产品,并了解相关信息。明星如果明
如何选择合适的法律代理人。在决定是否寻找法律代理人之前,建议进行咨询,且法律咨询费用并不一定高昂。选择法律代理人时,应考虑其是否适合自己的案件,而不是仅看重其声望和信誉。律师的业务专业化,因此一个专业但普通的律师可能比一位全领域但普通律师更能够处理好
律师函的定义、作用及在追讨欠款情境下的具体应用。律师函是律师受客户委托,针对特定事实或法律问题,制作并发送的专业法律文书,旨在通过法律评价和风险估计,维护诉讼人的合法权益。文章附有一封追讨欠款的律师函范文,该函针对某公司拖欠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款的行为,
某公司涉嫌侵犯客户权利的问题。该公司建设运营的店铺的装潢与客户公司的非常相似,包括某些元素的复制,构成了对客户在兰姆汉姆法案第43(a)条规定的权利侵犯。客户还主张对其店铺设计的版权保护,而该公司也有意侵犯了这一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