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受害人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请求时,应首先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如果赔偿义务机关不予赔偿或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赔偿请求人可以向上级机关申请复议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是指请求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时,同时提出赔偿要求。其特点在于将确认行政行为违法与要求赔偿两个方面同时提出。
根据受到的不同损害,请求人可以同时提出数项赔偿请求。
赔偿申请书是赔偿请求人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的书面文件,也是赔偿义务机关用来审查赔偿请求的依据。申请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受害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2. 具体的请求、事实根据和理由。
3. 申请的年、月、日。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收到申请书后,应当在两个月内经审查认为赔偿申请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通知请求人并作出处理决定。如果超过期限不予赔偿或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请求人可以在期间届满后的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在收到赔偿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赔偿与不赔偿的决定。
赔偿义务机关应当根据《国家赔偿法》提出赔偿方案。方案包括赔偿方式、赔偿数额、计算数额的依据和理由、履行期限等。
1. 赔偿义务机关对赔偿申请不予理睬,或对自己提出的方案不予实施。
2. 赔偿请求人对赔偿义务机关的方案有异议,包括对赔偿方式、金额、履行期限有不同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自两个月期间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赔偿请求人可以提起赔偿诉讼。
行政赔偿诉讼是一种特殊的诉讼形式。
在单独提起赔偿诉讼时,要以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处理为前提条件。在一并提起赔偿请求时,通常以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行为违法为赔偿的先决条件。
赔偿诉讼以行政机关为诉讼被告,实行“国家责任,机关赔偿”制度。致害的公务员不是诉讼被告。
赔偿诉讼不同于行政诉讼,赔偿可以适用调解。
赔偿诉讼不完全采取“被告负举证责任”的原则,而参照民事诉讼,要求赔偿请求人对其诉讼请求和主张举证。行政赔偿诉讼原则上适用《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程序,但没有规定送达等事项,还可以适用民事诉讼程序。
行政追偿又称为求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向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或履行赔偿义务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或受委托的组织或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制度。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旨在推动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司法公正。检察人员在办案过程中需承担司法责任,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对于被告人无罪等情形将启动问责程序。同时推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检察官必须亲自办案,并实行
行政赔偿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区别。行政赔偿诉讼要求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并得到国家赔偿,而行政诉讼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撤销。两者的区别还包括法律依据、审查对象、监督对象等方面的不同。行政赔偿诉讼可进行调解,强调赔偿请求人和义务机关提供证据;行政诉讼不适用调
法定代理人在行政诉讼中的角色及其相关问题。法定代理人通常适用于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等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原告和第三人,但不适用于被告行政机关。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基于法律规定的监护关系,与当事人意愿无关。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活
行政赔偿诉讼是一种包含对行政赔偿的审查内容的行政诉讼。根据诉讼提起方式和审查内容的差别,可以将行政赔偿诉讼分为一并提起和单独提起两种类型。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是指在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而单独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