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13岁的小孩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受伤,折断了三颗牙齿,之后将驾驶员、车主和车辆投保的保险公司告上法庭,诉请赔偿后续治疗费用和精神损失费。近日,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维持一审判决,小孩对赔偿精神损失的诉求获得支持。
2010年12月27日,吴某驾驶轿车撞到了正骑自行车载着儿子行驶的黄先生,车祸导致黄先生儿子小雨三颗牙齿被折断。随后,经交警部门勘查认定,轿车驾驶员吴某对此次事故负全部责任。
小雨住院后,被诊断为三颗门牙斜折断裂,先后接受了牙齿开髓失活术、牙髓摘除术、牙根管充填术等治疗。虽然经过了多项治疗,医院还是开出了让小雨家人烦恼的诊治建议:因为小雨只有13岁,年龄尚小还未达到种植牙齿的条件,根据人体器官组织生长的规律,小雨只能接收后续治疗,等成年后方可进行种植牙修复。
小雨出院后不久,便将轿车驾驶员吴某及其雇主邵某告上法庭,诉请法院判令两人连带赔偿后续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共计3.2万多元。小雨同时也将轿车投保的保险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在交强险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
对小雨的赔偿请求,保险公司提出异议,辩称后续治疗费即小雨种植牙齿的费用尚未实际发生,并非是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应该待实际发生后,再根据相关规定核定后,确定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金额再由保险公司赔偿。此外,小雨牙齿折裂并未达到伤残等级,因此小雨主张5000元精神损失费也没有依据。
厦门市湖里区法院审理认为,小雨接受的司法鉴定载明,其需要待成年后再植牙,因此植牙费是必然发生的费用。此外,小雨在交通事故中虽然未构成伤残等级,但鉴于他是未成年人,其门牙等牙齿的缺损需等到成年后才可通过种植牙恢复,门牙缺损势必对目前和今后多年的生活、学习造成影响,因此对小雨主张5000元精神损害赔偿予以支持。
一审宣判后,被告保险公司不服提起上诉。
■法官说法■
一审法官、湖里区法院法官苏天胜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介绍,本案中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有两个,即后续治疗费用的问题和精神损失赔偿的问题。
苏天胜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依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福建正泰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司法鉴定意见书载明,原告需要在成人后植牙,因此植牙费用为必然发生的费用。对原告主张的后续治疗费22000元(植牙费),法院予以支持。
苏天胜介绍,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是对精神损害的物质赔偿,在一定程度上抚慰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的精神痛苦,使其痛苦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的财产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以侵权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所造成原告伤残的后果、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来确定。在本案中,原告小雨的受伤虽未构成伤残等级,但是鉴于原告是个未成年人,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主要阶段,其门牙等牙齿的缺损需要等到成年后才可通过种植牙齿的方式得以恢复,在其成长的这段过程中,门牙的缺损势必对其仪容、美观、与人交往等生活方面及发音等学习方面造成多年影响,因此,法院作出了对原告主张精神损害赔偿5000元予以支持的判决。
来源: 中国法院网
【延伸阅读】
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全文[page]
发生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
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详解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计算方法
一起关于挂靠货车投保后出险,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赔偿的纠纷案件。案情涉及一辆货车挂靠在公司名下,该公司为车辆投保了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造成车辆受损和人员受伤。双方争议焦点在于车辆使用性质的认定问题,即是否属于营业车辆
保险合同的定义及其特征。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具备有偿性、保障性、有条件的双务性、附和性及射幸合同和最大诚信合同等特征。投保人要取得保险的风险保障需支付保险费,而保险人则需承担保险保障责任。
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的法律关系,双方属于代理关系,不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保险代理人的权益维护依据保险法和新劳动法,离职规定遵循劳动合同法。保险代理人根据保险公司的委托办理业务,报酬以佣金为主,与保险公司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关系。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申请条件和决定过程。当事人和代办代理人可向公安机关提出鉴定申请,但必须符合合理公正、有助于查清事实真相且切实可行等条件。工伤伤残鉴定程序包括提交材料、调查和核实等步骤。在交通事故案件中,选择合适的鉴定机构和委托机关非常重要,可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