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报道,大多数经营车辆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一直在执行“高保低赔”的规则。一位名叫高先生的北京车主发现,他购买的汽车保险中,车损险和盗抢险的保险金额存在较大差距。尽管他购买保险时按照汽车的19万元价值进行投保,但实际理赔金额却只有10万元左右。
根据《保险法》第十八条第四款的规定,保险金额指的是保险公司在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时承担的最高限额。也就是说,保险金额是保险公司可能向投保车主支付的最高金额。然而,在同一家保险公司同时投保车损险和盗抢险的情况下,同一辆车的保险金额却存在近一倍的差距。这是否意味着,如果高先生的车辆发生事故导致损坏,最多只能获得19万元的赔偿,但如果被盗窃,则只能获得10万元的赔偿?
记者调查发现,保险合同中的赔偿处理条款明确规定,按照新车购置价投保的机动车发生全车损失时,赔偿金额不得超过车辆的实际价值。车辆的实际价值按照每月折旧0.6%的比例计算。而在部分损失发生时,赔偿金额按照实际修复费用计算,但也不得超过事故发生时车辆的实际价值。
这意味着,尽管高先生按照新车价值19万元购买了保险,但无论是发生损坏还是丢失,他最多只能获得10万元的赔偿。而多出来的9万元保费实际上保险公司是不会承担责任的。换句话说,高先生交纳的这9万元保费是没有意义的。
面对这种不合理的保险条款,高先生将保险公司告上了法庭。经过审理,法院认定,根据保险法,超过保险标的价值的保费不应该收取,因此判决保险公司退还多收的保费。法院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违法行为,因此将此案列为简易程序审理,诉讼费用仅为25元。事实上,只要消费者起诉保险公司要求追回多收的保费,法院无一例外地会支持他们。
记者对多家经营车辆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进行调查发现,所有这些保险公司都在执行旧车按照新车价值核定保险金额的规定,但在事故发生后却按照车辆的实际价值进行理赔。中国保监会官方网站上的保险基本条款文件与各保险公司的格式合同条款完全一致,这意味着保险公司的“高保低赔”行为是经过批准的。
消费法专家邱宝昌表示,保险公司的“高保低赔”行为明显违反了《保险法》中关于按照实际价值投保的规定。根据2009年10月1日实施的新《保险法》,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部分是无效的,保险公司应当退还相应的保险费。消费者遇到类似问题可以通过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管理办法,包括总则、定义及相关当事人的义务。文中定义了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当事人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和托管人,并规定了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明确了保险资金的独立性和投资决策的原则,以及当事人应遵守的法律和规定。最后,阐述了监管部门的职责和
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的损害赔偿范围和标准,包括总损失调解原则、赔偿责任的划分等。同时,也讨论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的处理方式和赔偿比例,涉及第三者保险的情况以及无保险的情况。此外,文章还详细介绍了各种赔偿项目及计算标准,如医疗
网友因车辆年检超期导致保险公司拒赔的问题。律师指出,保险公司应当依据合同法规定进行理赔,如果未尽提醒义务,且交通事故与年检无必然因果关系,则不能拒绝理赔。另一起保险理赔案中,法院也判决保险公司必须赔付无号牌和行驶证车辆的修车费用,因为保险公司未能对免
海啸和地震对车辆造成的损失在车险中的理赔情况。海啸损失在车损险的理赔范围内,而地震造成的车辆损失一般不在车险理赔范围,除非是由高空坠物引起。另外,文中还列举了保险公司不予赔偿的情形,包括投保人故意伤害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