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险法 > 保险类别 > 意外伤害险 > 醉驾交通事故赔偿标准解析

醉驾交通事故赔偿标准解析

时间:2024-06-11 浏览:3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27070

醉驾交通事故赔偿标准的法律解析

一、醉驾交通事故赔偿标准的确定

醉驾交通事故的赔偿标准并无统一规定,赔偿数额应根据受害者实际损失来确定。以下是赔偿标准的具体细则:

1.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康复费、整容费、后续治疗费应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2.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3. 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护理人数和护理期限确定。

4. 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相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5. 住宿费:可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标准。

6. 住院伙食补助费:可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如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其合理部分应予赔偿。

7. 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8.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9. 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如伤情有特殊需要,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

10.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11. 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12. 精神损害抚慰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进行确定。

二、醉驾的处罚标准

酒后驾车分为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两个档次,并且对驾驶营运机动车的驾驶员加重处罚:

1. 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经教育不改者,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驾照。

2. 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三、交通事故引发因素

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由于醉驾引起,还可能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 客观因素:道路、气象等原因也可引发交通事故的发生。

2. 车况不佳:车辆技术状况不良,尤其是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前桥、后桥有故障,没有及时检查、维修。

3. 疏忽大意:当事人由于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原因,没有正确观察和判断外界事物而造成精力分散、反应迟钝,表现为观望不周、措施不及或不当。当事人还可能依靠主观想象判断事务或过高估计自己的技术,过分自信,在未充分判断的情况下盲目通行。

4. 操作失误:驾驶车辆的人员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缺乏安全行车常识,未掌握复杂道路行车的特点,遇有突然情况惊慌失措,发生操作错误。

5. 违反规定:当事人由于不按交通法规和其他交通安全规定行车或走路,致使交通事故发生。例如酒后开车、非驾驶人员开车、超速行驶、争道抢行、违章装载、超员、疲劳驾驶、行人不走人行横道等原因造成交通违法的交通事故。

以上是关于醉驾交通事故赔偿标准的法律解析。对于醉驾引发的交通事故,赔偿标准并无特殊规定,按照一般交通事故的赔偿标准进行赔偿。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团队。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