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资是指在建设施工合同中明确约定的一种承包商垫付工程款的行为。垫资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垫资行为必须在建设施工合同中有明确的约定。
垫资所提供的资金必须用于施工合同项下的工程建设。
垫资所涵盖的范围是本应由发包人支付的工程款。
最高院关于建设工程的《施工合同纠纷解释》第六条规定,如果当事人对垫资和垫资利息有约定,并且承包人要求按照约定返还垫资及其利息,应予支持。但是,如果约定的利息计算标准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超过部分则不予支持。第二款规定,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垫资的情况下,按照工程欠款处理。
从司法实践来看,保护垫资者的利益,垫资约定有效是司法领域的一个观念转变。
垫资的本质是将资金作为工程款的一部分,由发包方支付给承包方,用于支付材料、设备、人工等费用。然而,发包方通过约定不支付工程款,导致承包方自筹资金垫付周转。
在我国建筑承包领域,垫资曾一度被禁止。1996年,建设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发布了《关于严格禁止在工程建设中带资承包的通知》,要求严格禁止垫资施工。禁止垫资的原因是违反金融法规,扰乱建筑市场,导致工程款拖欠和民工工资拖欠等问题。然而,实际情况比执法者想象的更为复杂,垫资问题履禁不止,并且越来越复杂。
2006年,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严禁政府投资项目使用带资承包方式进行建设的通知(建市[2006]6号)》,将禁止垫资的范围进一步缩小为政府投资项目。然而,在国际工程领域,垫资承包是被允许的,许多大型国际工程涉及垫资。
在国内建筑领域,垫资需求与行业规范产生冲突,许多发包单位为规避《96通知》,采取了制造黑白合同的手段,或者以承诺进场自带资金为条件,拒绝支付施工合同中约定的预付款和进度款。
目前,建筑市场仍未放开垫资问题,许多人对《96通知》仍有深刻印象。然而,垫资带来的社会问题实际上并不是垫资行为本身的后果,而是防止拖欠工程款和工人工资拖欠的有效方法在于开源引流、疏导融通,以及强健、规范建筑市场的大环境。
建设工程合同中存在的多种不对等问题及其影响。包括招标文件内容设置的不对等、合同担保的不对等、合同违约条款设置的不对等、合同时间条款约定不详细、合同用语不规范或漏项以及合同计价方式设置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合同主体责任权利关系的不平衡,影响
建设工程承包人的责任,包括按时进入施工现场、接受发包人监督、确保建设工程质量达到合同约定标准和催告未付款的发包人等方面。承包人需完成开工前的准备工作,遵守合同约定,如因施工原因造成质量问题需承担相应责任。若发包人未按期付款,承包人有权催告并采取措施保
工程未完工时工程施工费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合同被认定为无效的情况及相应的处理方式。根据法律规定,承包人只有在竣工验收合格后才有资格主张工程款。针对拖欠工程款的问题,承包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中断诉讼时效以保障自身权益。
工程审计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工程审计旨在检查工程建设的合规性、真实性和贯彻执行情况,提出审计建议或意见,提高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工程审计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客观公正地确定造价,维护施工单位的利益,降低建设单位的成本,加强和规范工程管理。审计程序包括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