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残评定是由专业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的鉴定活动,旨在确定交通事故受害人的伤残等级。交通事故当事人在治疗终结后(或病情稳定后)需向司法鉴定机构申请伤残评定。自2017年1月1日起,原《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被取消,司法鉴定机构统一适用《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进行鉴定,该标准提高了伤残等级鉴定标准,可能导致之前可以构成十级伤残的情况,在新标准下无法构成伤残等级。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身体损伤的,赔偿义务人应当对受害人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进行赔偿。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如果受害人因伤致残,赔偿项目还应包括残疾赔偿金、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以及必要的康复费、后续治疗费等。
伤残赔偿金的计算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以伤者户口类别和年龄来确定标准。如果能证明农村户口的受害人事故发生前经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来源地均为城市,就可按城市标准判赔。被扶养人户口和生活存在以上情形的,也可按城镇居民标准计算应获赔的生活费。达到两处以上伤残等级的多等级伤残者,按最高等级结合伤残赔偿附加指数综合计算伤残赔偿金。上述两项赔偿的最长计算年限为二十年。
关于交通事故致残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其为赔偿义务人法定的赔偿项目,但法律尚未具体规定标准。法院根据受害人的请求、损害后果、加害人的过错、赔偿能力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来确定赔偿额,对于多等级伤残情况,应考虑损害后果因素,适当增加此项赔偿数额。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九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事故现场调查结束后三日内委托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车辆的检验、鉴定自查获肇事嫌疑车辆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对于需要在现场调查结束后三日后进行检验、鉴定的情况,应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精神疾病的鉴定由具有精神病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条,检验、鉴定费用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承担,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当事人自行委托伤残评定、财产损失评估的除外。
交通事故工伤发生时,受伤者可以同时享受工伤待遇和向肇事司机索赔,即可获得双重赔偿。对于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工伤职工,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四条,生活护理费的支付标准根据生活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的原则、方法和内容。本标准适用于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程度评定。因道路交通事故损伤所致的人体残疾。在客观检验的基础上,评价确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等级的过程。办案机关依法指派或聘请符合评定人条件,承担道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的规定,在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治疗终结之日起可以进行伤残评定,或者在因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之日起可以进行伤残评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是法医依据的得到伤残等级结果的依据,在这部国家标准详细规定了各种临
因而,定义临床治疗效果稳定足以说明治疗终结。伤残等级评定时机应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因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规定,受伤人员伤残程度划分为10级,从第Ⅰ级到第Ⅹ级(10%),每级相差10%。交通事故的赔偿有两个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