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是基于夫妻关系中的物权共有关系。夫妻关系的平等性赋予了夫妻对共有财产享有平等所有权的权利,表现为请求平等分割财产的权利。婚姻是亲属关系中的一种身份契约,以夫妻双方的相互爱护、信任和共同生活为基础存在。结婚登记是成立夫妻关系的要件,一旦登记,即建立了夫妻关系和夫妻共有财产的共有关系。当这种契约的基础丧失导致离婚时,双方从共同财产中各自取得相应的财产份额。而离婚过错损害赔偿是基于侵权行为产生的,属于债法范畴,让过错方因其过错行为对无过错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以填补受害方的财产、身体和精神损害。
离婚财产分割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1.双方存在合法有效的夫妻关系;2.必须存在共同财产;3.双方有离婚意愿或符合离婚的法定条件。而离婚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包括:1.侵权方(夫或妻)必须有重大过错;2.侵权行为确实存在,修改后的婚姻法列举了重婚、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四种情形;3.损害结果发生;4.损害结果与侵权行为之间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5.提出离婚时才能提出损害赔偿请求。
离婚时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是按照均分原则以及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的原则进行分割。分割的财产一般仅限于夫妻共有的实际财产和法律规定的期待利益(如婚姻法规定的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即一方分得的财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超过夫妻共有财产的总额。而在离婚过错损害赔偿中,过错方向受害方赔偿损失的数额不受夫妻双方的实际财产和期待利益的限制,而是根据过错方的过错程度和受害方的损失情况来计算。换句话说,受害方获得的赔偿金额可以超过夫妻共有财产的金额。
离婚财产分割的主体是夫妻双方,不涉及第三人。而在离婚过错损害赔偿中,除了来自夫妻一方的伤害外,还可能存在第三方的存在。例如,在重婚、同居导致离婚的情况下,受害方提出离婚损害赔偿时,必定存在与夫(或妻)存在重婚、同居关系的第三人。由于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中,一方(不限于夫妻,也包括第三人)必须有过错,因此,对于第三人是否构成侵权行为的争议尚存。但对于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仍与其重婚、同居,无疑侵犯了他人的夫妻关系,其侵权行为是毫无疑义的。虽然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第三人可以作为侵权主体,但从侵权法理论分析来看,完全符合法定要件。实际上,一些国外立法例如法国、瑞士、日本、美国等都确定了过错方和第三人对受害人婚姻家庭破裂共同负责的原则,无过错方(受害方)有权请求第三人赔偿。因此,我认为离婚损害赔偿的主体应包括有过错的夫妻一方和第三人。
我国民法规定了诉讼时效,但过于原则,并未对诉讼时效的客体进行具体规定。对于离婚诉讼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由于诉讼时效的立法目的是当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与法律关系长时间存在且与法律关系不符时,将该事实状态视为法律状态,使权利人的请求权丧失。而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事实状态与法律关系是一致的,因此离婚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即夫妻一方可以随时提起离婚诉讼,包括分割夫妻共有财产。而对于离婚损害赔偿,由于其本质上是侵权行为的法律调整,因此当受害人行使赔偿请求权时,应受到诉讼时效的限制。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对重婚、通奸引起的离婚诉讼规定了除斥期限,如我国台湾地区民法规定,自知悉后6个月或自情事发生后逾5年者不得请求离婚,瑞士、德国、日本等民法也有类似规定。其立法理由是对于这些特殊行为,如果长期不主张,应认为受害方已经原谅了过错方。我国法律尚未明确规定除斥期限,在完善我国民法时效制度的过程中,将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包括除斥期限和诉讼时效)纳入民法典的内容,可以借鉴国外立法例的经验。
夫妻一方以婚前财产进行股票投资在离婚时如何分割的问题。对于基于原个人财产自然增值的股票,若婚后未涉及双方共同操作或名义持有人问题,则股票及增值部分属于婚前财产。但若涉及夫妻双方的共同操作或由另一方名义持有,则股票增值部分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股
中国法律关于离婚后孩子抚养权的问题,特别是在一方再婚的情况下。女方在男方再婚若对子女成长不利,有权协商变更抚养权。若协商无果,可提起诉讼。同时,也讨论了扶养子女的一方再婚后去世,子女抚养权的问题,主要考虑继父母和继子女之间是否形成扶养关系。离婚不会消
答辩人在离婚纠纷中的答辩状。答辩人指出被答辩人在诉状中没有如实陈述案件事实,提出关于孩子抚养权和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问题。答辩人不同意将孩子交给被答辩人抚养,认为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的成长。同时,答辩人对夫妻共同财产提出异议,要求依法分割商铺
中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男方在女方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一般不得提出离婚。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诉讼离婚的程序和阶段,包括起诉、答辩和开庭审理等步骤,以及离婚诉讼的时间限制。